卸任多年的默克尔,凭一次采访让欧洲再次 “内讧”。她直言 2021 年与马克龙推动的对俄对话,被波兰等国 “搅黄”,还暗指这与俄乌冲突有关。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匈牙利《游击报》独家专访时,指出在2021年,她曾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携手推动建立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全新的对话机制,期望通过与普京直接沟通的方式,缓和当时逐渐紧张的局势,可这一计划最终却因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抵制而被迫搁置。 默克尔还隐晦地提出,这一外交努力的失败 “间接成为俄乌冲突爆发的因素之一”,并将部分责任归结到这些东欧国家身上。 默克尔的这番表述很快引发了一连串反应,波兰首当其冲,不少人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指责默克尔,甚至有言辞激烈的其是 “过去一百年里对欧洲造成破坏最为严重的德国政客之一”。 即便立场相对理性的声音,比如波兰前驻美大使马杰罗夫斯基,尽管认为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曲解了默克尔的真实意图,但依旧毫不客气地批评默克尔的执政阶段是 “德国和欧盟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灾难时期”。 波罗的海国家的反应同样激烈,爱沙尼亚官员甚至用 “让人厌恶” 来评价默克尔的这番话。 这场激烈争论的本质,实际上是欧洲东部与西部之间长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安全认知差异。 对于默克尔所代表的西欧阵营来说,俄罗斯既是地缘领域的竞争对手,也是能源供应和经济合作方面的重要伙伴,所以 “接触 + 制衡” 的策略成为他们眼中最为切实可行的选择。 2021年提出对话提议的时候,俄乌边境地区已经显现出紧张的迹象,但当时德国 40% 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法国也需要借助外交手段维持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话被看作是管控危机成本最低的方式。 不过在波兰等东欧国家看来,这种所谓的 “务实主义” 和绥靖政策没有本质区别。 波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大国博弈中始终处于 “中间地带”,历史上曾三次被瓜分。正如华沙一位学者所说:“被毒蛇咬过三次,怎么可能相信它不会再次咬人呢?” 波罗的海三国的情况也与之相似,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安全隐患,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核心目的就是获得对抗俄罗斯的安全保障,因此自然会坚决反对任何可能削弱对俄遏制力度的对话机制。 波兰等东欧国家担心,由德国和法国主导的对俄对话,最终会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 默克尔的言论,只不过是揭开了欧盟长期存在的一道伤疤。事实上,东西欧之间的分歧早已渗透到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各个方面,此次争论只是这一矛盾的体现而已。 从历史角度来看,不平等的历史记忆造就了双方对立的心态。西欧国家大多有着大国霸权的历史,德国和法国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 主要推动者,习惯以 “领导者” 的视角制定规则;而中东欧国家在历史上大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比如在2015年,德国和法国推动的难民配额制度遭到波兰等国的坚决反对,这一事件已经暴露了双方在认知和观念上的冲突。 默克尔的言论,其实是法、德等西欧政府的真实想法,因为连续三年多的对乌援助,在其国内已引发极大争议,已经表现出 “政策疲劳” 的迹象。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言 “欧洲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经济停滞,而不是俄罗斯”,欧盟内部阵营分化的态势十分明显。 目前,俄罗斯媒体迅速转载默克尔的言论,将其作为 “欧盟内部存在分裂” 的有力证据。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欧洲一体化进程在安全认同层面的根基,至今仍未摆脱历史阴影的影响。 当西欧国家坚持 “大国协调” 的外交思路,而东欧国家深陷 “生存恐惧” 的安全困境时,欧盟若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共同安全”,恐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卸任多年的默克尔,凭一次采访让欧洲再次“内讧”。她直言2021年与马克龙推
绝世剑王
2025-10-07 19:22:40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