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急了!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开始另寻出路 南美却传出信息   美国中西部

波览历史 2025-10-08 11:49:39

特朗普急了!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开始另寻出路 南美却传出信息   美国中西部,大豆收割季已近尾声,但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的农场里,收割机停在田埂上,装满大豆的粮罐车堵在仓库门口。   不是收不完,是没地方送,更没人买。往年这个时候,中方的订单能让这些大豆在一个月内发往港口,可今年直到10月6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对华大豆出口数据仍停留在零。   面对这场看得见的危机,特朗普忙得团团转,一边从关税里抠钱给农民发补贴,一边派团队往东南亚、非洲跑着找新买家,只是这些动作没撑住美国大豆的价格,反而从南美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的“出路”彻底蒙上阴影。   特朗普的补贴政策,从一开始就带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味道。这些钱不是政府额外拨款,而是从美国消费者缴纳的进口商品关税里划出来的,简单说就是普通人买进口衣服、家电多花的钱,被拿来给豆农救急。   可就算这样,补贴也没落到实处。明尼苏达州的农场主迈克·安德森说,政府承诺的每亩补贴换算下来,连今年种子钱的一半都不够,更别说覆盖化肥、农药的涨价成本。   更关键的是,这场危机早不是农户自己的事了,上游的孟山都公司(现属拜耳)种子订单减少三成,中游的嘉吉、ADM等粮商仓储费用翻倍,下游的饲料厂因为缺大豆开始用玉米替代,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都慌了。   9月以来主力合约跌幅超15%,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农户想提前锁定价格都没机会。   派团队找新买家的操作,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特朗普团队先是去了印度,可印度自己每年能产1500万吨左右的大豆,足够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莫迪政府正在推“印度制造”农业计划,鼓励农民多种本土作物,根本不可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后来又去了印尼、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可这些地方的饮食结构里,棕榈油占比远高于大豆油,每年大豆需求加起来还不到中国的五分之一。   中方早就和东南亚国家签了“棕榈油-大豆”互换协议,用南美大豆换东南亚棕榈油,形成了稳定的贸易闭环,美国想插进来根本没空间。   有网友在农业论坛上说,特朗普找新买家,就像在沙漠里找水源,看着有路,其实走不通。   特朗普心里其实清楚,中国市场的缺失不是“暂时缺货”,而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必然结果。2018年之前,美国大豆占中国进口量的40%以上,可随着中美关税摩擦升级,中方开始把订单转向南美。   巴西用三年时间把对华大豆出口量翻了一倍,阿根廷更是靠优化种植技术,把大豆蛋白含量稳定在38%以上,刚好符合中方饲料企业的需求。   现在美国大豆就算降价,到岸价每吨也比巴西高20多美元,而且密西西比河每年的枯水期都会耽误运输,中方企业早就不愿意冒这个险了。   中方这几年一直在推“多源头采购”,除了南美,还从乌克兰、俄罗斯进口大豆,甚至在国内扩种油菜、花生替代大豆油,美国想再靠大豆拿捏市场,已经没了底气。   就在特朗普为订单焦头烂额时,阿根廷那边的动作给了他致命一击。   这个刚在8月收下美国200亿美元援助承诺的国家,10月初突然宣布升级高粱出口标准,把出口高粱按每百升重量分成三个等级,还规定破碎粒不能超过3%、非谷物杂质不能超过1%。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照着中方企业的采购标准改的,之前阿根廷因为高粱品质不稳定,有三船货物被中方拒收,损失了近2000万美元。这次主动升级标准,就是为了牢牢抓住中国这个“大客户”。   让特朗普窝火的是,阿根廷不仅没按美国要求缩减与中国的金融合作,反而在9月底延长了中阿货币互换期限,还让中方企业参与建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智慧农场,用无人机播种、大数据管理产量,把大豆交付时间缩短了10天。   阿根廷的选择,戳破了特朗普“援助换忠诚”的幻想。美国给的200亿美元,说是货币互换和债券购买,实则附带了一堆条件:要阿根廷减少与中国的5G合作、暂停加入“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通道。   可这些条件对阿根廷来说,远不如中国市场实在——2025年1到8月,中国买了阿根廷99%的高粱、70%的大豆,直接带动阿根廷农业出口增长18%,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岗位。   反观美国的援助,到账时间没个准头,还要求阿根廷用美元偿还,在美元汇率波动的当下,这无疑是给阿根廷经济加了个“紧箍咒”。   有阿根廷农业部长私下表示,和中国合作不用看政治脸色,只要把品质做好,订单就不会断,这种踏实感是美国给不了的。   特朗普可能到现在还没明白,他的“另寻出路”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是搞错了全球贸易的逻辑。农产品贸易不是“谁强谁说话”,而是“谁能提供稳定、互利的合作”。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