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历贬值这么厉害,为啥还有那么多家长拼命逼孩子学习? 身边总有人吐槽“现在学历越来越不值钱,本科生一抓一大把,读研都成了标配”,可转头看,不管是小区里的邻居,还是老家的亲戚,照样拼了命逼孩子学习——周末报满补习班,晚上陪到十一二点写作业,就算砸钱送进私立学校也不心疼。为啥大家明知学历在“贬值”,还非要让孩子走这条路?其实不是家长傻,是他们早就看清了现实。 之前听我表叔聊过他家的事,特别有感触。表叔爷爷那辈是县城里的公务员,表叔爸爸接了班,也在体制内安稳了一辈子。到了表叔的堂弟这代,小伙子觉得“体制内太死板”,非要辞职去创业,又是开奶茶店又是搞直播带货,没两年就把家里的积蓄亏光了,最后只能去送外卖,每天风吹日晒的,比以前在单位辛苦多了。表叔说:“不是说送外卖不好,可你看这落差,三代人的积累,说掉就掉下来了。” 还有我老家邻居王阿姨,她老公和儿子之前都在当地的电力公司上班,算是“铁饭碗”。结果她孙子毕业后,说“不想一辈子待在小地方”,非要去大城市开理发店,没经验没客源,店开了半年就倒闭了,最后只能在理发店打工,一个月挣的钱还不够房租。王阿姨每次提起这事就叹气:“早知道当初让他考个本科,至少能试试考电力公司的岗位,也不至于现在这么辛苦。” 其实家长逼孩子学习,不是指望他们能当“学霸”、赚大钱,更多是想给孩子留个“保底”的出路。你看那些垄断企业、体制内的岗位,哪个不卡学历?就算是个普通的事业单位岗位,至少也得要本科,好点的岗位还得要硕士。之前我同学想进老家的银行,笔试面试都过了,最后因为是专科,直接被刷了下来,只能去超市当收银员。她说:“不是我不想努力,是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现在的好岗位有多“抢手”?稍微像样点的公司,只要一招人,立马就有一堆亲戚朋友托关系想进去。我表姐在一家国企做HR,她说每次招新人,手机都被打爆,全是托关系的。“你要是没点硬学历,就算有关系,也不好意思开口,毕竟人家也得按规矩来。”所以条件好的家庭,早就开始“铺路”了——国内高考难,就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先弄个本科学历,至少以后找工作有个“敲门砖”。 有人说“以前留学回来还能‘弯道超车’,现在留学生也遍地都是了”,这话没错。我表哥当年去英国读了个硕士,回来还能进外企当主管,现在我堂妹也去英国读书,回来找工作,发现好多岗位都要求“985/211+海外名校”,竞争比国内还激烈。可就算这样,家长还是愿意试,因为他们觉得“多一条路总比没有好”。 对普通家庭来说,卷学历其实是最“实在”的选择。他们没那么多资源给孩子铺路,也没能力帮孩子找关系,只能让孩子靠自己的学历,争取一个“坐办公室”的机会,不用像他们一样干体力活,不用风吹日晒。就算只是个普通的文员,至少工作环境好点,不用那么辛苦。我妈总跟我说:“我和你爸没本事,只能供你读书,至少你以后不用像我们一样在工地上干活。” 其实家长看重的不是学历本身,是学历背后的“可能性”——是孩子以后能有选择的权利,是就算遇到困难,也不至于混得太惨,是能给后代争取一个更安稳的未来。就像我邻居家的孩子,虽然只是考了个二本,但是进了一家国企做行政,至少工作稳定,不用愁失业,以后结婚生子,也能给孩子一个好点的成长环境。 你身边有没有家长逼孩子学习的例子?你觉得学历“贬值”了,还值得拼命学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为什么很多大公司重视第一学历?
【6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