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黑心商人王康年将过期变质的止咳糖浆,卖给了解放军,部队发现后,责问他:为什么卖过期产品?他居然大言不惭地回复:“这有什么关系?吃了也不会死人。” 1951年冬的上海码头,志愿军后勤兵老赵盯着眼前的急救包,手止不住发抖。刚从大康药房运来的箱子里,一半急救包的纱布发黄,还带着霉味。 他赶紧开箱检查,发现消炎药片一捏就碎,标签上的保质期早过了两年。“这药怎么送前线?”老赵急得冒冷汗,立刻往药房赶。 见到王康年时,对方正算着账本,头都没抬:“朝鲜天冷,药不容易坏,先凑合用。”老赵气得拍桌子,王康年却掏出张“空头栈单”:“下周给你补新的,先把这批拉走。” 后来老赵才知道,这张栈单上的“新货”,根本就没存在过。 1950年皖北军区卫生所,护士小陈拿着瓶止咳糖浆哭了。刚给伤员喂了半瓶,伤员就开始呕吐,瓶底沉着黑褐色的渣子。 所长赶紧联系王康年,电话里传来满不在乎的声音:“吃了也不会死人,大惊小怪。”所长气得把糖浆摔在地上,玻璃碎片溅了一地:“战士们在前线挨冻,你就拿这破烂害命!” 可王康年转头就把这事忘了,还跟伙计炫耀:“当兵的好糊弄,下次多囤点过期药。”那时他刚靠岳父的关系开了“大康行”,满脑子都是怎么用“空麻袋背米”套钱。 1952年1月,金城银行的小赵第三次踏进大康药房。“您用10箱‘进口西药’抵押的贷款,该还了,我们要核实押品。”小赵拿出单据。 王康年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押品在仓库,最近盘点,不方便看。”小赵早有准备,直接往仓库走,推开门就傻了眼,所谓的“进口西药”,全是贴了假标签的国产过期药。 “你这是骗贷!”小赵的声音发颤,王康年却上前阻拦:“有话好说,我再补点货就行。”可小赵没再退让,当天就把证据交给了工商部门,还联系了之前被王康年坑过的客户。 1952年2月4日,大康药房的职工检举会开得火热。会计董渊抱着账本站出来:“王康年挪用志愿军药款5000万元,还把过期药重新贴标签卖!” 职工滕仲年也跟着说:“他欠我们三个月工资,说拿药抵,结果给的全是发霉的!”就在这时,民警走进来,亮出手铐:“王康年,涉嫌诈骗、售卖伪劣药品,跟我们走。” 王康年想跑,却被愤怒的职工围住,有人扯着他的衣领:“你坑了多少人,今天跑不了了!”被押出门时,他看见街上的人都在骂他,有人扔来烂菜叶,砸在他脸上火辣辣地疼。 1953年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法庭外挤满了人。“判死刑!”“不能让他再害人!”的喊声此起彼伏。 当法官念出“判处王康年死刑,立即执行”时,人群爆发出欢呼。 王康年瘫在被告席上,嘴里念叨着“我错了”,却没人同情他——那些因为他的伪劣药品截肢、牺牲的战士,再也回不来了。 当天下午,刑场上的枪响后,这个黑心商人彻底落幕,他违法所得的钱财全被追缴,用来赔偿受害单位。 如今,上海当年大康药房的旧址,早已变成便民的国营药店。药店橱窗里,摆着当年王康年用来骗人的“空头栈单”和过期药瓶,旁边写着“诚信为本,杜绝伪劣”。 老药工们总会给年轻店员讲王康年的故事:“做生意得有良心,尤其是卖药,关乎人命,半点不能马虎。” 偶尔有顾客问起橱窗里的展品,店员们就会指着“诚信经营”的牌匾:“这是用教训换来的规矩,得永远记着。” 而那些因为正义得到伸张的记忆,也像这牌匾一样,永远刻在城市的年轮里,提醒着每一个人:贪婪的尽头,从来都是毁灭;诚信的底线,绝不能触碰。 信源:王康年——百度百科
1950年,黑心商人王康年将过期变质的止咳糖浆,卖给了解放军,部队发现后,责问他
盘盘鸭
2025-10-11 18:54: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