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首个工作日就炸了!商务部、海关24小时连抛4项出口管制令,稀土、锂

半芹看历史 2025-10-11 20:53:29

国庆后首个工作日就炸了!商务部、海关 24 小时连抛 4 项出口管制令,稀土、锂电池等战略物资被严管,精准反制美方科技封锁,中方终于从被动转主动! 国庆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以 “闪电式” 行动,在 24 小时内密集发布 6 项出口管制公告,将稀土产业链核心资源、关键技术及锂电池等战略物资纳入严格监管体系。这一系列举措并非偶然发力,而是对美方近期持续升级科技封锁与贸易施压的精准反制,更标志着中方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已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布局”,为后续高层对话筑牢战略防线。 10 月首个工作日清晨,中方直接抛出两项对于珍贵资源稀土的管控令,直接命中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首项公告明确将境外实体稀土出口业务全面纳入监管范畴,严禁中国公民及企业向境外提供任何稀土开采技术支持,相关开采设备出口亦需通过严格审批。 新规特别划定 “三重禁区”:对境外军事用户、出口管制关注名单内主体的申请原则上不予批准;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及军事用途的出口请求一律驳回;14 纳米及以下芯片研发生产相关的稀土应用申请,须启动个案审查。这一调整首次将稀土管控与芯片产业安全深度绑定,堵住了美方借 “民用” 名义获取稀土用于军事科技领域的漏洞。 同日上午发布的第二项公告,则聚焦稀土产业链技术 “卡脖子” 环节,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提纯、磁材制造(含钐钴、钕铁硼、铈磁体三大核心品类)及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实施出口限制。公告明确技术载体不仅包括实体设备,还涵盖设计图纸、工艺参数、仿真数据等 “无形核心资产”,管控依据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稀土管理条例》,实现了从 “硬件” 到 “软件” 的全维度封锁。 午后,中方再度加码,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 4 项补充公告,将管控范围从稀土领域延伸至更多战略物资。新增管制清单中,超硬材料、稀土生产专用设备及原辅料、五种中重稀土产品,以及锂电池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均榜上有名。所有新规定于 11 月 8 日正式生效,而这一时间点恰好在中美 8 月 12 日启动的 90 天关税 “休战期” 结束前夜,战略时机选择极具深意。据同步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显示,此次的资源管控已形成了资源技术设备应用的全链条闭环,其力度与广泛程度已创造了年新高。 中方此次密集反制,背后是美方近期步步紧逼的挑衅。9 月 29 日,美商务部工业安全局出台 “连环制裁令”,将被列入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半数的子公司直接纳入制裁范围,业内估算波及超 3000 家中国芯片全链条企业,实质是通过 “长臂管辖” 切断中国科技企业供应链。仅隔数日,美方再出 “组合拳”,宣布 10 月 14 日起对停靠美港口的中国船舶加收服务费,并新增重卡、家具、医药等领域关税。更甚者,美方在舆论场 “泼脏水”,捏造 “中方称拜登政府导致中美大豆交易停滞” 的虚假信息,破坏谈判氛围。 面对中方反制,美方阵营陷入慌乱。记者深夜追问特朗普对稀土管控的看法时,其一改往日强硬,仅含糊表示 “刚得知消息”,并透露已指令财长贝森特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紧急应对,暴露对中方举措的猝不及防。此前美方多次寻求稀土合作谈判,却在框架初定后仍加码遏制,在面对技术与资源的两重封锁情况下,美媒炒作表示 “中方发起经济核战”,但刻意不提及中方“灵活条款”—— 中方此前推行的稀土出口许可证制度(有效期 6 个月,企业需证明非军事用途),已为合规主体预留合作空间,管控始终 “有底线、有弹性”。 回溯今年中美博弈,稀土是中方关键战略筹码。4 月美方提 “对等关税”,中方首次管制稀土产品;6 月伦敦谈判后,中方以许可证制度保留管控主动权;7 月美方取消 5 月芯片出口禁令,正是中方施压的成果。如今 APEC 峰会前亮剑,既是对美方 “出尔反尔” 的警告,也是为高层谈判争主动权。反观特朗普,虽威胁 “停止进口中国商品”,却难掩美国内困境 —— 此前关税战已致美物价飙升、制造业回流遇阻、民众抗议频发,再掀贸易战恐引发更大动荡。 中美博弈进入深水区,中方 6 项公告传递清晰信号:中国愿平等对话,但绝不接受 “极限施压” 与 “科技霸权”。稀土作为高科技产业 “工业维生素”,中方管控是维护自身资源安全的必要举措,更是捍卫全球产业链公平秩序。未来中美能否破局,关键在美方是否摒弃 “零和思维”。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当下,单边制裁终将反噬自身,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道。

0 阅读:46
半芹看历史

半芹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