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102岁湖南籍抗战老兵刘登达,时隔多年跨越海峡回到大陆祭祖,10月1日返回台

社会小一 2025-10-12 11:05:53

台湾102岁湖南籍抗战老兵刘登达,时隔多年跨越海峡回到大陆祭祖,10月1日返回台湾在福州转机时离世 这位扛过日本兵子弹的老人,终于摸到了故乡的泥土,却把最后一口气留在了离岳阳老家只有百公里的机场 刘登达是湖南岳阳平江人,1923年出生在一个佃农家庭。16岁那年,哥哥刚结婚半个月,就被保长抽壮丁。他攥着哥哥的袖口说“我替你去”,连夜跟着国民革命军的队伍走了。后来他跟着部队在湖南境内打游击,躲过大轰炸,扛过白刃战,左臂被弹片削掉一块肉,落下终身疤痕。1945年抗战胜利,他本想回家给母亲磕个头,却在1946年随部队撤往台湾。这一去,就是78年 在台湾,他成了“荣民”(退伍军人),住过台北荣民院的大通铺,帮人看仓库、捡饮料瓶,每月领几千块新台币的抚恤金。他膝下无子女,床头总挂着一张皱巴巴的地图——红笔圈着“平江”两个字,旁边贴着手写的纸条:“妈,我要回家”。他的母亲在他从军后第三年,被进村的日本兵用刺刀捅死,尸体埋在村后的松树林里。这些年,他总对着地图说:“我妈死的时候,我不在身边,连碗热饭都没端过” 今年5月,岳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联系上他。志愿者说“我们帮你回家”,他当时就哭了。接下来三个多月,志愿者帮他办大陆通行证、入台证,联系台湾的“中华抗战老兵救助协会”。9月27日,他坐着轮椅上了飞机,手里攥着母亲的老照片。落地长沙黄花机场时,他盯着窗外的稻田说:“这跟老家的田一个样”。到平江老家那天,村里的亲戚敲锣打鼓迎他,他跪在母亲的坟前,把照片放在墓碑前,磕了三个响头:“妈,我回来了”。大家还给他补办了百岁宴,他吃着家乡的甜酒冲蛋,说“比台湾的奶茶好喝” 为什么刘登达拼着老命也要回乡? ① 母亲的“未完成”——他总说“我欠妈一个送终,欠她一碗饭,欠她一句‘我回来了’”; ② 故乡的“根”——他在台湾的邻居说,老人每天都要摸一遍地图上的“平江”,说“我是湖南的崽,死也要埋在妈旁边”; ③ 哥哥的“承诺”——当年替兄从军,哥哥拉着他的手说“要是我死了,你得替我回家看看爹妈”。如今哥哥早不在了,他得还这个“债” 刘登达的故事,是台湾上万名抗战老兵的缩影。据台湾“荣民服务处”数据,目前台湾健在的抗战老兵不到8000人,其中70%以上希望能回大陆故乡。他们的思念不是“矫情”,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国魂。就像我们老家的爷爷,总说“老了要埋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那是对“根”的执念,对“家”的信仰。刘登达虽然走了,但他终于和母亲团聚了,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有网友评论“可能就是因为对故乡的怀念才撑着活到102岁吧,还愿了,就离去了”。这话特别戳心。老人的坚持,是用一辈子在等一个“回家”的机会。他的生命力,全靠“要见妈一面”的念头撑着 我觉得刘登达老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抗战老兵的“烟火气”。他们不是课本里的“英雄符号”,是有血有肉的人——会想妈,会念家,会为了一个承诺等一辈子。我们应该多关注这些老人,帮他们完成最后的心愿,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毕竟,他们的青春,都献给了抗日的战场;他们的晚年,该献给“回家”的路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守着故乡”的老人?来说说他们的故事吧

0 阅读:23
社会小一

社会小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