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变局,难解!投资注意避险!全面复盘、深度解析中美各自内/外部问题!】
【一、特朗普政策冲击与全球经济格局】
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2.0阶段的政策,包括【移民政策】和【关税摩擦】,以及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都增加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 [02:35]。
这动摇了过去20年对美国经济和美元一支独秀的信任,可能开启【去美元霸权】的进程 [02:47]。
【关税政策及其影响】
预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导致关税水平大幅提高 [03:07]。
与美国关系较好的盟友(如非洲)关税率可能增加【15个点】左右 [03:14]。
与美国有竞争关系的经济体(如中国、东亚国家)可能面临高达【30%甚至略高】的关税水平 [03:21]。
关税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 [04:27]。企业可能通过抢出口、抢进口、调整库存和产业链来暂时缓解影响 [04:33]。
预计大部分美国进口商的库存将在【3-5个月】后耗尽,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物价上涨、经济下行)将逐渐显现 [04:47]。
美国短期内可能出现【轻度滞胀】,即经济下行而通胀上升 [05:03]。
关税制度可能长期存在,对美国经济造成【永久性伤害】 [05:18]。
【美国经济展望】
2025年美国经济预计【前高后低】 [05:39]。
下半年,关税和移民政策收紧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05:46]。
美国经济增长可能从过去【2%-1.5%】的水平降至更疲弱的状态 [05:59]。
过去五年美国经济受益于【AI革命】和【科技革命】,但也透支了零吃贸量(例如财政政策过于宽松) [06:06]。
【大美法案】提出的减税多于支出削减,将导致美国【赤字进一步扩张】和【债务不断攀升】 [06:30]。
这可能引发全球投资者对【美元信用】的担忧,促使他们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06:47]。
【去美元化与稳定币发展】
全球对【美元不稳定性】的关注和【去美元化】趋势正在凸显 [07:23]。
稳定币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链上交易方式,短期内难以颠覆传统货币体系 [07:49]。
目前以【美元稳定币USDC、USDT】为主,几乎垄断了全球稳定币交易 [08:38]。
中国正在探索推出【人民币稳定币】,希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用于【贸易结算】和【供应链金融】,以摆脱对【SWIFT体系】的过度依赖 [09:34]。
香港作为试点,可能先推出【港币稳定币】,再逐步推动【境外人民币稳定币】 [09:59]。
中国大陆推动稳定币的策略与美国不同,更注重【真实贸易结算场景】,而非加密货币投机 [09:03]。
中国在【制造业】和【战略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例如稀土(掌握全球【90%】的供应) [10:59]。
未来可能在【战略资源行业】推动人民币稳定币结算 [11:25]。
稳定币市场在【五六月份过热】,但【七月份后略有降温】,进入更理性的探讨阶段 [11:54]。
【二、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经济表现评估】
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市场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信心显著回升 [13:14]。
信心提升的【三层脉冲式螺旋式上升过程】 [13:25]:
第一层:政策转向,试图打破【低物价循环风险】,改善长期担忧 [13:28]。政策认知清醒,试图打破思维定式 [14:10]。
第二层:产业创新,中国企业经历考验后,生命力增强,在全球价值链上竞争力提升,尤其在【智能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AI国产算力、创新药出海】等领域 [14:20]。
第三层:全球比烂,特朗普贸易战引发全球不确定性,中国在贸易谈判中不落下风,拥有【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筹码,引发对“中美例外论”的思考,促使资产多元化配置转向中国 [15:07]。
尽管信心回升,但经济基本面仍面临挑战,如【就业、民营企业困境、低物价循环风险】 [16:39]。
【打破低物价循环的三部曲与量化指标】
中国借鉴了【日本、美国】等经济体走出低物价循环的经验教训,结合自身历史经验(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企产能过剩) [18:05]。
【三部曲】指【重组债务、刺激消费、改革恢复信心】 [17:55]。
量化指标包括【财政政策力度、货币政策新方向、结构性改革(偏向社会福利)】 [18:38]。
目前进度条达到【40%】左右,预计【两年半】左右彻底走出(到【2026年底或2027年】) [18:53]。
政策转向框架:【发展与安全并重】,发展是安全的及时保障(百姓收入提高、社会稳健) [19:49]。
观察指标:【GDP、PMI】等经济指标,以及【社会民生反馈系数】(就业情况、收入信心调研、恩格尔系数、底层福利) [20:02]。
【四中全会】将出台【十五五规划纲要】,若明确重视内需、夯实社会保障福利,可能加速打破低物价循环 [20:38]。
【2025年全年GDP目标】
上半年实际GDP增速【5.3%】,预计全年能守住【5%】目标 [21:05]。
但需关注【名义GDP】,上半年名义GDP增长【3%-4%】不到 [21:33]。
物价指数(CPI、PPI)仍在深度调整,企业盈利和就业尚未完全恢复良性循环 [21:29]。
彻底打破低物价循环仍需更大力的【结构性改革措施】 [21:56]。
【“反内卷”政策】
“反内卷”政策针对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的【供给过多、内需不足、产能过剩】问题 [22:23]。
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财税体系】(过度依赖生产环节的【增值税】)、以及【宏观统计导向】偏重供给端 [22:56]。
地方政府倾向于抓生产、搞建设、招商引资,导致【同质化产能扩张】 [23:11]。
解决“反内卷”需改变【政绩考核】和【财税制度】,从间接流转税转向【消费税和直接税】 [24:14]。
【十五五规划纲要】若能系统性安排,提高【消费占GDP比重】,通过【夯实社会保障投入】(如对农民、农民工的社保福利覆盖),将实现标本兼治 [24:32]。
【与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比】
本次“反内卷”难度更大 [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