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案:一纸判决捍卫民族精神根基 六年前的那场官司,不仅是一场法庭上的

俊青聊天下 2025-10-13 06:54:23

狼牙山五壮士案:一纸判决捍卫民族精神根基 六年前的那场官司,不仅是一场法庭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民族记忆的保卫战。 2016年8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洪振快上诉,维持原判。这起案件曾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如今却似乎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2013年,洪振快在《炎黄春秋》杂志发表《“狼牙山五壮士”的细节分歧》一文,通过援引不同来源、内容、时期的报刊资料,对狼牙山五壮士事迹中的细节提出质疑。 文章声称通过“历史考据”发现英雄事迹中存在“不实之处”。 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人葛长生、宋福保无法接受这种对父辈的诋毁。他们联合狼牙山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会,共同决定用法律武器捍卫父辈尊严。 退休多年的刘宏泉——狼牙山五壮士所在连连长刘福山的儿子,也加入了这场斗争。 “不只是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等彪炳史册的革命英雄,无一幸免。”刘宏泉告诉记者,当时社会蔓延着一股抹黑、否定革命先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赵小鲁律师在谈及案件时表情凝重:“这起案件对于英雄烈士的保护,具有引领性、标志性和开创性意义。”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成立了七名律师组成的专案组,北上广东红一团调查取证,跑遍了有关的纪念馆、档案馆,研究历史资料上百万字。 2016年6月27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洪振快的行为构成侵权。法院指出,尽管案涉文章无明显侮辱性的语言,但通过强调与基本事实无关或者关联不大的细节,引导读者对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敌事迹和舍生取义精神产生质疑。 二审法院的判决书更是明确宣示:“这些英雄人物及其精神,已经获得全民族的广泛认同,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部分。” 案件胜诉后,刘宏泉和赵小鲁预设的目标还没有全部实现。他们深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果没有国家的力量,没有法律的支撑,只靠个人的力量,将非常艰难。 立法进程随之加速。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新增的第185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018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通过,对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行为的法律责任进一步细化。 就在法律屏障日益完善的同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却改头换面,试图以新的形态潜行。 近期,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提示,明确要求杜绝涉抗战微短剧中“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叙事。用弹弓伏击日军、包子藏炸弹、菜刀横扫日军营地等荒诞剧情频频出现,将残酷战争简化为儿戏。 影视作品对历史的轻慢从未停止。八十年代,莫言的《红高粱》描写一支民间自发组织的农民抗击敌寇力量,被称为“重振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 多年后,这种“红高粱精神”仍在被不同解读。 为何捍卫英雄记忆的法律案件被淡忘,而虚构的抗战叙事反被追捧?历史的刻度,容不得半分戏说的误差。诺贝尔奖有水份吗 获得诺贝尔奖,是一种什么体验

0 阅读:0
俊青聊天下

俊青聊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