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潘石屹和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0-13 13:53:49

善恶终有报:疫情时对中国一毛不拔,却大方捐美国6亿,如今风光不再。 潘石屹和张欣的故事不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一场精心设计却彻底失控的资本游戏,他们曾经自信地玩着两张牌——一手在国内市场疯狂赚取利润,另一手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名气和地位。 但结局却是,局势失衡,所有算计都成了泡影,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慈善”这件事,从来不是纯粹的善意,而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手段。 捐向国外名校时,他们极为慷慨,自2014年起,潘石屹和张欣向哈佛、耶鲁等学校累计捐出近6亿元人民币。 张欣对外说这是为了“回馈教育、表达感恩”,感谢当年帮助她出国的机会,但问题是,这份“感恩”并没有回到培养他们事业的中国,而是精准地投向了两个儿子后来就读的学校。 这笔钱,说是慈善,不如说是“圈层投资”,在名校门口捐出巨款,换来的不只是学校的感谢信,更是子女进入顶级社交网络的通行证,难怪曹德旺曾公开评价他们“太精明了”。 可到了国内,这份热情立刻降温,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上下都在出钱出力,他们身家百亿,却只捐了200万;到了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潘石屹除了在社交媒体上说一句“武汉加油”,再无实际行动。 企业、基金会、个人三方面都没有任何实质性捐赠记录,这样的反差,让人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善意”只在特定场合才会出现。 在资本运作上,潘石屹夫妇曾被视为聪明的商人典范,他们从14年开始抛售国内优质资产,套现近300亿元。 拿到钱后,张欣入籍美国,两人开始在纽约疯狂投资,买入包括通用汽车大厦在内的地标性物业。 2019年,他们甚至注册了多家离岸公司,为资金外流做铺垫,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人和钱都要离开中国。 但天算不如人算,2021年,黑石集团计划以236亿港元收购SOHO中国,这原本是他们“金蝉脱壳”的关键一步,但交易突然被叫停。 这是他们第三次失败的出售尝试,之后,SOHO中国的经营全面下滑,北京的写字楼空置率跌到五成多,公司亏损严重,连股息都发不出来。 更糟的是,一笔23亿的税务罚单,直接触发了银行贷款违约,财务链彻底绷断,海外投资又遇上美国房地产市场下行,资产贬值严重,他们进退两难。 形象崩塌,是他们彻底败局的象征,潘石屹曾是互联网时代最懂“自我营销”的企业家之一,他喜欢拍短视频,用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但疫情暴发后,他没有实质援助,反而借机宣传自家楼盘,引发舆论反感,一夜之间,“老潘”的人设崩塌,成了众矢之的,面对汹涌的批评,他关闭评论区,彻底沉默。 到了2023年甘肃地震,他终于捐了2000万元,试图挽回形象,但公众并不买账,认为这只是一次“被迫公关”,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善意,人们看到的,不是悔意,而是迟来的算计。 归根结底,他们的问题出在理念上,他们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前面,以为只要资本运作得当,就能在任何体系下游刃有余;他们相信可以同时赢得金钱和口碑,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财富来自社会,企业必须与社会信任绑定在一起。 潘石屹夫妇误判了“人心”的力量,他们失去了公众信任,也失去了市场的信任,没有信任的土壤,任何商业帝国都无法继续生长,那些精妙的计划、复杂的资本布局,最终都成了一场空。 他们的故事,不是“报应”,而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商人误区:以为可以同时握住所有筹码,却忘了——公众的眼睛,比市场更敏锐,信任一旦失去,所有财富都失去了依托。 信源:界面新闻. 收高额罚单、债务违约,潘石屹的SOHO中国仍要卖资产自救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