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离开前特意叮嘱李克农:等我一离开北京,你须把一

千浅挽星星 2025-10-13 15:42:24

[微风]1949年毛主席远赴苏联,离开前特意叮嘱李克农:等我一离开北京,你须把一人给我秘密抓起来,以防万一!   1949年底,一封被截获的密电让中南海丰泽园的空气格外紧张,彼时毛泽东即将启程前往苏联,而这封密电意味着,这次绝密行程已被暗处的人盯上。   随后,毛泽东亲自下令,将追查潜伏在组织内部的特务任务,交给了当时担任中央情报部负责人的李克农。   起初,整个阴谋就像难以捕捉的电波一样毫无头绪,唯一的线索只有一个冰冷的代号 ——“0409”,能获取如此关键的机密信息,代号 “0409” 背后的人,必定是一个隐藏得非常深的高级特务。   这次威胁的幕后主使,正是台湾的国民党毛人凤,他通过加密电波发出的指令,不只是要实施刺杀,更想借此动摇整个大陆的稳定根基。   没多久,一个名叫 “东北技术纵队” 的秘密武装组织也被发现了,这让原本单纯的刺杀计划,升级成了有组织的武装破坏阴谋。   要怎么把虚无缥缈的信号转化为现实的线索呢?资深侦查员曹纯之提出了一个最朴素的办法:顺着资金流向查,这个决策让整个调查方向从复杂的密码破译,转向了核查具体的银行账目。   侦查员们走遍了北京所有的银行和邮局,都没找到有用的线索,当他们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天津后,事情才有了进展。   在天津黑龙江路的一家银行里,他们发现了两笔从香港汇来的款项 —— 这是第一次让无形的电波和现实中的人和事建立起了联系。   收款人名叫计采南,别名计爱琳,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股东,但李克农敏锐地判断,她很可能只是一个中间人,真正的主使人依然躲在暗处。   为了不打草惊蛇,侦查员冯铁雄化名大股东,直接打入了公司内部,与此同时,曹纯之则伪装成生意伙伴,从侧面接近与计采南关系密切的另一位股东。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北海公园漪澜堂的一场饭局上,一个新面孔进入了侦查员的视线——计采南的弟弟,计旭。   侦查人员查阅了长期封存的《国民党军警宪特花名册》,最终确认了一个关键事实:计旭的真实姓名是计兆祥,而他正是代号 “0409” 的特务!   此外,计兆祥还与南苑机场轰炸事件有关,那次事件造成 24 人伤亡,他手上沾着这些受害者的鲜血。   虽然确定了特务的身份,但能给其定罪的关键证据 —— 那部秘密电台,仍然没有找到,为了找到电台,专案组在王府井附近秘密设立了监听站,使用当时最先进的便携式侦测设备。   在寒冷的冬夜里,侦查人员仔细捕捉着可能出现的微弱电波信号,最终信号被锁定在了南池子九道湾的一栋二层小楼,这里紧邻中南海,正是计兆祥的住处。   为了获取计兆祥的犯罪证据,侦查员们采取了一项巧妙的核查手段:他们伪装成电业局职员,以检查电表为由进入计兆祥所住的院落。   核查结果显示,计家的用电量比同院条件相似的邻居高出数倍,这一异常情况成为关键突破口 —— 如此大的耗电量,与一部秘密电台的功率需求完全匹配。   与电波追踪同步推进的,是针对领袖出访的全方位实体安保,公安部第一副部长杨奇清亲自牵头此项工作,对毛泽东的出访专列实施了最高级别的防护改造,包括加装防弹钢板和铺设伪装网。   此外,根据情报线索,安保人员还在专列必经的天津杨庄铁路桥上,成功拆除了特务预先埋设的一枚炸药,化解了直接威胁。   李克农判断,此时若贸然抓捕计兆祥,只能打掉单个特务,其背后由毛人凤操控的 “东北技术纵队” 等秘密武装仍会威胁毛泽东的返程安全。   因此,他决定暂缓收网,采取 “放长线钓大鱼” 的策略,通过监视计兆祥的通讯与联络,摸清其整个特务网络的人员架构与行动计划。   这一决策也契合了毛泽东 “在我回来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的批示要求,1950 年 2 月 26 日,眼看毛泽东即将从苏联启程回国,各项部署已全部就绪,李克农正式下达收网命令。   当晚,抓捕小组突袭了计兆祥的住所,当场将其抓获,在那栋小楼的天花板夹层里,藏着的秘密电台和密码本被悉数缴获,随后,计采南等同伙也在北京、天津等地相继落网。   1950年3月4日,毛泽东的专列安全抵达北京,同年6月2日,计兆祥被判处死刑。   权威资料来源:《李克农:中央调查部首任部长,统领全国情报工作,毛主席表扬“干得不错”》——党史博采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