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埃隆·马斯克官宣了其巨硬(MACROHARD)项目的最新进展,项目名称被巨大地喷涂在孟菲斯的ColossusII超级计算集群屋顶上,他甚至宣称字体大到从太空都能看到。 这一看就知道是在跟微软开玩笑,但马斯克早说了,玩笑归玩笑,这个项目本身可比任何软件巨头的布局都要认真。 其实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刷墙宣告”,而是马斯克给整个AI行业亮出的底牌。巨硬项目的核心,就是要用人工智能把软件行业的运作逻辑彻底重构一遍。 他的思路特别直接,就是觉得微软这类软件公司本身不生产物理硬件,全靠人来完成从写代码到测试的整个流程,那理论上,这些活儿完全能让AI智能体来干。 所以x AI现在正靠着旗下的Grok大模型,打造一个有几百个专门智能体的“虚拟团队”。 这些智能体各有各的本事,有的专门写代码,有的负责做图像和视频,还有的专门搞软件测试,甚至会有虚拟用户代理在虚拟机里模拟真实操作,从头到尾打磨产品,把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彻底自动化。 不过能撑起这份野心的,其实是屋顶下面的ColossusII超级计算集群,这才是巨硬项目真正的底气。想让几百个AI智能体同时干活、做大规模的软件模拟,没有超强的算力根本办不到,马斯克显然早就想明白这事儿了。 ColossusII是2025年3月7号启动的,只用了6个月就完成了200兆瓦的供电规模,这功率足够支撑11万台英伟达GB200GPU运行,这个速度比Open AI和甲骨文快多了,他们当初花了15个月才做完类似的事,马斯克这边直接压缩了一半还多。 为了搞这个集群,x AI在孟菲斯拿下了100万平方英尺的仓库和100英亩的地,单说8月份,就装了119台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却能力跟供电规模刚好配上,就怕算力跑起来的时候机器过热出问题。 更疯狂的是这还只是刚开始,现在的11万台GPU不过是第一阶段,ColossusII的最终目标是装超过55万个GPU,到时候峰值功率需求会超过1.1吉瓦,长远来看甚至计划扩展到100万个GPU。 这功率已经快赶上一个中小城市的总用电量了,说这是为AI建了个“核电站级别的大脑”都不算夸张。为了喂饱这个“算力怪兽”,马斯克直接用了自己商业版图里的资源。 他联合Solaris Energy Infrastructure成立了合资公司,拿到了400兆瓦燃气涡轮机的支持,还装了168个特斯拉Mega pack电池储能系统,专门在用电高峰的时候补能,就怕影响到当地居民用电,把能源这块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 这种“先把算力搞到位”的思路,本质上是马斯克的战略布局。他太清楚了,算力就是AI时代的“石油”,要是没有自己的超级算力集群,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算法优化、工厂自动化升级,还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训练,都得看别人的脸色。 所以巨硬项目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它跟特斯拉的AI业务绑得特别紧,特斯拉有海量的真实世界数据,这些数据能反过来帮Grok模型升级,而巨硬开发的AI软件又能直接用到特斯拉的产业链里,形成一个闭环。 这也是为啥他会亲自盯着这个项目,甚至把特斯拉的能源、物流资源都调过来支援,这种能跨领域整合资源的能力,正是他能6个月搞定别人15个月工作量的关键。 现在屋顶上那行“MACROHARD”,更像是一份战书。微软靠着跟OpenAI的合作,把AI融进了Windows和Office体系里,谷歌有自己研发的TPU芯片,而马斯克就是要用百万级GPU的算力集群,再加上全靠AI驱动的软件生产模式,直接在对手的核心领域撕开个缺口。 要是这个模式成了,可不光是多一个“AI写代码工具”那么简单,而是能证明AI真的能撑起一家“虚拟公司”,到时候软件行业的人力结构、开发流程都得被彻底改变,那些靠人力堆出来的软件开发团队,可能就得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位了。 当然这也是一场豪赌,1.1吉瓦的功率意味着能耗大得吓人,要是不能快速把算力变成商业价值,很可能变成个烧钱的无底洞,甚至还会引来监管部门的关注,毕竟这么大的能源消耗,对当地环境和电力系统都是不小的考验。 可马斯克从来就不是怕冒险的人,从ColossusI用122天建成20万台GPU集群,到现在ColossusII这么疯狂地扩张,他就是想靠绝对的算力优势,在AI的军备竞赛里抢下制定规则的位置。 屋顶上那行能从太空看到的字,与其说是宣告项目进展,不如说是在告诉整个行业,AI的“核武级别”竞赛,他已经抢先走了第一步,接下来就看其他玩家能不能跟上他的节奏了。
10月13日,埃隆·马斯克官宣了其巨硬(MACROHARD)项目的最新进展,项目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3 18:07:59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