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这个话题,很多人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儿。中国这么大个国家,14亿人开车上高速的多了去,怎么就养不起路了?一边收费收得飞起,一边还年年亏本,八年下来六万亿的窟窿,这数字听着就肉疼。反观美国那边,高大上的州际高速随便上,不用停下来掏腰包缴费,结果账面上还赚钱。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先说中国这边的高速公路亏损为啥这么严重。核心问题出在建设成本上。中国的高速路网是全球最长的,截至2021年底,总里程已经超过16万公里,计划到2025年还要冲到19万公里。这速度快得惊人,从1988年第一条沪嘉高速通车算起,35年时间就铺了这么多,平均每天新增13公里左右。你想想,这得砸多少钱进去?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21年全国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2万亿元,其中债务资金占比高达70%。平原地区一公里造价五千万左右还算正常,但西部山区就完全不一样了。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那种地方,每公里轻松上亿,甚至五亿都有可能。 拿青藏高速来说,每公里成本1.5亿元,预计收回本息得150年。雅康高速呢,总投资230亿元,全长135公里,每公里平均1.7亿元,建成后车流量却只有东部路段的十分之一,有些段落一天车都少得可怜。这不光是挖山修桥的钱,还包括土地补偿、环保处理和地质勘探。资金从哪儿来?大部分靠银行贷款,全国收费公路债务余额到2021年底已经飙到7.9万亿元,比前一年多出8517亿元。利息这块更要命,2021年单年利息支出就达5754亿元,相当于每天33亿元的流水。通行费收入呢?2021年车辆通行费总收入6630亿元,但扣掉利息、维护和运营,支出总额占收入的86.9%,收支缺口巨大。八年累计亏空六万亿不是吹的,早几年数据也显示连续亏损,2020年就接近这个规模。 再看运营端,成本也没少花。中国高速维护要求高,每五年中期修一次,十年大翻修,雪灾抢险、土地补偿这些隐形成本加起来,占通行费收入的40%以上。远超美国的10%。为什么这么高?因为路网覆盖全国,不光建赚钱的东部段,还得顾及西部偏远区。这是国家战略,东部盈利路段的钱得补贴西部亏损的。像雅康高速那种,投资大但流量低,一年可能就几十万辆车通过,靠收费根本盖不住本。统贷统还的政策让整体债务滚雪球,年利息4000亿元,占收入85%。节假日免费通行政策听着好,但运营方压力山大,2021年减免金额就不少。说白了,中国高速不是纯商业项目,它承载着民生和战略需求,短期看是亏,但长远拉动经济。农产品从西部运出来,旅游资源流通,区域发展都靠它。没了这些路,交通拥堵更严重,铁路又覆盖不了所有地方。 现在转到美国那边,看似免费还能盈利的秘密。州际高速公路系统从1956年启动,总里程7.7万公里,主要建在平原和中西部,地形平坦,一公里成本也就3000万美元左右。早期联邦政府出90%,州政府出10%,没大笔贷款压力。建好几十年了,建设成本早摊销完了,现在就花维护费。关键是资金怎么来?不是真免费,而是藏在隐性收费里。最主要的燃油税,每加仑汽油联邦税18.4美分,州税平均30美分,总税率40-70美分。开车多的人加油频繁,税就源源不断进账。 美国机动车保有量巨大,每行驶100英里,税费1-3美元,够养路了。加上汽车销售税、沿线服务区租金和广告牌收入,纽约州一个服务区年租金上百万美元。高峰期专用道也收费,电子标签一扫自动扣款。2023年数据看,燃油税是交通基础设施主要来源,覆盖面广,稳定可靠。运营成本低,维护只占收入10%,商业开发让账面好看。说美国盈利,其实是税收机制高效,路网成熟,不用像中国那样大建特建。 两国模式一比,差异就出来了。先是发展阶段,美国起步早,慢慢建,债务清了,现在躺赚。中国是跨越式发展,35年建18万公里,速度是美国的几倍,贷款集中,短期亏空在所难免。地形也不同,美国多平原,中国得跨山过河,成本翻倍。人口密度呢?中国14亿人出行需求爆棚,路得密建;美国人口少,密度低,路网够用就行。 收费方式,美国用税分散负担,中国用费直接回收,但中国路多债重,费不够还债。国际上类似,美国模式适合成熟经济体,但现在也出问题了。电动车普及,燃油税收入下降,基金缺口渐现,得想新办法。中国则在探索,四川成绵高速免费后,车流量涨47%,货运订单增22%,游客多35%,周边经济活络。政府用土地出让金和东部补贴西部,挺接地气。 总的来说,这事儿不是谁养不起谁,而是国情使然。中国高速亏空是投资阶段的阵痛,但它拉动了GDP,西部经济起飞离不开。八年六万亿听着吓人,但换来全国连通,值。
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
运赛过去
2025-10-14 11:49: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