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开战,美军将全面轰炸中国?100岁的基辛格早就发出过警告:“美国盟友再多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4 19:47:10

一旦中美开战,美军将全面轰炸中国?100岁的基辛格早就发出过警告:“美国盟友再多也没有用,一旦中美两国开战,最后参战并站队美国的国家只有三个!“1938年基辛格逃到美国,当兵打二战,战后读哈佛,搞核战略研究。尼克松时代,他打开中美大门,1972年访华,促成关系正常化。 亨利·基辛格的早年经历像一部移民史的缩影。1923年5月27日,他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家庭,纳粹上台后局势急转直下。1938年,全家仓促离开故土,辗转抵达美国纽约。那年他刚满15岁,落地后一家人挤在布朗克斯区的小公寓里。他很快适应新环境,上夜校学英语,白天打零工维持生计。二战爆发后,194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分配到第84步兵师当情报官。诺曼底登陆后,他随部队推进欧洲战场,负责审讯德军俘虏和搜集情报。战事中他表现出色,1945年升为中士,还获铜星勋章。战争结束时,美国本土已成他的第二故乡,这段军旅生涯也为他日后外交生涯打下基础。基辛格的转变从战场到书斋,只用几年时间完成。 战后,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深造。1947年秋天,他以优异成绩入学,先拿下学士学位,1950年毕业。接着攻读硕士和博士,1954年完成论文《19世纪的均势与和平》,聚焦欧洲外交史。他的导师们注意到这个德国移民的战略眼光,很快邀请他留校任教。1957年,基辛格出版第一本重要著作《核武器与对外政策》,提出有限核战争概念,强调核时代下传统大规模冲突已不现实。这本书让他一炮走红,哈佛的讲台上他开始讲授国际关系,学生们蜂拥而来。他还参与兰德公司的核战略研究,分析美苏对抗的潜在风险。这些学术积累,让他从学者转向政策圈的核心人物。基辛格的哈佛岁月,不只磨炼了理论,还培养出务实的外交风格。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上台后,任命基辛格为国家安全顾问。这一步让他直接卷入白宫决策。冷战高峰,美苏争霸,亚洲局势更是火药味浓。基辛格主导的对华接触,成为他外交生涯的巅峰。1971年7月,他秘密访华,经巴基斯坦中转抵达北京。这次行程铺平道路,次年2月尼克松正式访华,两人会见中国领导人,签署上海公报。基辛格的斡旋,推动中美关系从敌对转向正常化。1973年,他转任国务卿,继续主导越南和平谈判和中东穿梭外交。他的现实主义理念,强调权力平衡而非意识形态对抗。这段时期,基辛格的影响力达到顶点,但也招致争议,比如对柬埔寨的秘密轰炸。卸任后,他创办基辛格咨询公司,专为企业提供地缘政治分析,客户包括跨国巨头。他的建议,常被多届政府参考。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外交观,核心是承认大国竞争的必然性,但绝不能滑向全面战争。他多次在访谈和著作中警告,中美摩擦若升级,将酿成全球灾难。核武器时代,任何轰炸本土的举动都等于自杀。美军高层在五角大楼的模拟报告,也印证这一点:台海冲突中,美国可能损失航母和基地,中国反击将直击关岛和冲绳。基辛格指出,美国的盟友网络虽广,达75个国家,但实战中可靠的寥寥。欧洲国家距离太远,日本有历史包袱,韩国陷半岛泥潭。只有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英语国家,可能提供实质兵力支持,因为历史纽带和军事协定绑得紧。其他伙伴多是纸上承诺,利益算盘打得精。基辛格的评估,不是空谈,而是基于冷战经验的总结。 历史案例反复证明,大国对阵时,美军对轰炸本土总是三思而后行。1950年代朝鲜战争,美军推进到鸭绿江边,将军麦克阿瑟主张用原子弹封锁东北,但华盛顿高层权衡后,直接解职他,避免苏联卷入扩大战局。越南战争中,美军投下数百万吨炸弹,摧毁北部基础设施,却严格避开中越边境。中国明确警告越界即参战,美方掂量核风险,最终收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更是大国博弈的教科书。美苏舰队海上对峙13天,谁也没先开火,肯尼迪选择谈判让步,化解核边缘。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反复引用这些,提醒决策者:核大国间,威慑胜于动手。美军虽军力强大,但本土安全是底线,盟友援助也有限制。

0 阅读:0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