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河南邓州,5岁女童坠河,漂流3里多地,被两钓友用鱼竿钓上

名城探寻 2025-10-17 07:56:56

“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河南邓州,5岁女童坠河,漂流3里多地,被两钓友用鱼竿钓上岸。可是她上岸后的第一件事情,却是哭喊着:“救救我奶奶和弟弟,他们也掉到河里了!” 两钓友吓一大跳,连忙报案。 救人的两个钓友,是当地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王佩和刘力。俩人从小在河边长大,钓鱼是多年的爱好,御龙湾河段的水情他们熟得不能再熟——岸陡,水深足有七八米,河底藏着石块和废弃铁丝网,哪怕白天也少有人敢轻易下水。 10月13日晚7点40分,天早黑透了,他俩正盯着浮漂发呆,隐约的哭声顺着水流飘过来。起初以为是幻听,直到声音越来越近,才慌忙打开头灯往河面照。 灯光扫过之处,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水里浮浮沉沉,是个孩子!王佩后来回忆,当时心一下就揪紧了,脚刚往水边迈就停住了——水流太急,黑灯瞎火里根本看不清水下的障碍,贸然下去不光救不了人,自己都可能陷进去。 刘力攥着手里的路亚竿突然喊了一声,俩人没再多想,立刻调整鱼线,把鱼钩朝着孩子的方向抛过去。 鱼钩太尖,他们怕划伤孩子,抛一次收一次,手都在抖。前三次都空了,第四次,鱼钩终于钩住了女孩的羽绒服肩部。俩人屏着气慢慢收线,不敢用力,怕衣服撕裂,又不敢慢,怕孩子体力不支沉下去。整整八分钟,才把已经冻得发僵的孩子拖到岸边。 刚把人抱上岸,女孩就挣扎着要往下滑,眼泪混着河水往下淌,嘴里反复喊着救奶奶和弟弟。王佩和刘力这才知道,落水的不止她一个。 俩人顾不上喘口气,一边报警一边拿着头灯沿着河岸往下找,走了快半小时也没见其他人影,直到民警赶来,联系上孩子的家人,悬着的心才放下。 后来大家才弄清,当晚女孩的爷爷骑着车,载着奶奶和姐弟俩过桥,不知怎么突然失控坠河。 奶奶死死抱着两岁的小孙子,和爷爷在落水点附近挣扎着爬上了岸,可5岁的女孩被水流一下子卷走,顺着河漂了三里多地。要不是她身上的羽绒服有浮力,要不是王佩和刘力刚好在那儿夜钓,要不是俩人急中生智用鱼竿施救,后果不堪设想。 女孩被送到邓州市中医院时,浑身冰凉但生命体征平稳。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躲在奶奶身后害羞得说不出话,可谁也忘不了她刚上岸时撕心裂肺的哭喊。 孩子的爷爷见到孙女,当场红了眼,拉着民警反复打听救人者的名字,说啥都要当面道谢,嘴里念叨着“再晚一点就见不到了”。 王佩和刘力没留名字就走了,还是民警找上门核实情况,他俩救人的事儿才传开。现在当地派出所正联合见义勇为事业促进会,给俩人申报荣誉,街坊邻居提起这事,都忍不住夸他俩冷静。可俩人只说,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怕孩子出事。 热闹的夸赞背后,藏着更该被看见的问题。御龙湾河段不是第一次出现落水险情,岸边虽有几块警示牌,却连基本的护栏和救生圈都没有,更别说夜间照明设备。 那天晚上的救援再惊险,也掩盖不了一个事实:这场“奇迹”太依赖偶然——依赖王佩和刘力刚好在钓鱼,依赖他们带了能远投的路亚竿,依赖鱼钩刚好钩住衣服。 专业救援领域早就有说法,遇到溺水优先用工具施救,别用人命去换。王佩和刘力的“见义智为”值得点赞,但这终究是民间自发的善举,不能替代系统性的安全防护。 乡镇河道的安全管理,常常处在“不出事就没人管”的状态,可数据里藏着隐患,农村地区近七成儿童溺水事故,都发生在监护人看护不到位的场景里,祖辈带娃时的风险意识薄弱更是普遍问题。 女孩的平安是万幸,可万幸不该成为常态。要是河边能多一排护栏,多一个救生圈,要是夜间能有几盏照明的灯,或许就不会有这样惊心动魄的救援。王佩和刘力用鱼竿钩住了一条生命,更该“钩”醒对基层公共安全漏洞的关注。 善举值得铭记,但完善的防护才是真正的兜底。别让每个生命的存续,都赌在“运气”和“好心人”身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