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7日表示,我提议用2000枚战斧导弹瞄准普京。 但他不喜欢这个主意。记者:“普京试图劝阻你出售战斧导弹吗?”特朗普:“嗯,当然。你觉得他会说什么,‘请卖掉战斧’?”他甚至还原了所谓与普京的对话,“如果我给你的对手几千把战斧,你介意吗?”末了还补一句“他不喜欢这个主意,有时你必须稍微轻松一点”。 这番说辞把致命的导弹威胁包装成谈判桌上的“轻松筹码”,着实让人跌破眼镜。他反复强调“战斧是一种凶猛的武器,攻击性、破坏力极强,没人希望被它击中”,言语间满是对这款武器的夸耀,却避而不谈这种威胁背后的危险。 “战斧”巡航导弹确实算得上美军武器库中的“明星装备”,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既能精准打击地面目标,也能攻击海上舰船,曾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充当“开路先锋”。可再凶猛的武器,也不该成为随手挥舞的威胁工具。 特朗普这番半真半假的叫嚣,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外交决策的戏剧化本质——不靠理性谈判,全凭情绪煽动和武力讹诈,把核大国之间的博弈当成了街头叫板。这种“说狠话”的套路,早成了特朗普的标志性操作。 此前他就曾警告俄罗斯,若不结束在乌克兰的战争,就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还宣称“这对普京不会有好处”。俄方对此高度关切,普京更是明确表示,这种行为会“破坏俄美关系中刚刚出现的曙光”。可特朗普似乎毫不在意局势升级的风险,反而把导弹威胁当成了彰显自身强硬的“表演道具”。 更让人不齿的是,特朗普的威胁里藏着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他口口声声夸耀战斧导弹的威力,动辄用数千枚导弹瞄准他国领导人,却从没想过自己的逻辑有多霸道。试想一下,若俄罗斯真的将“口径”巡航导弹、“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这些利器部署到委内瑞拉,特朗普会是什么反应? 恐怕早就跳脚高呼“威胁西半球安全”,火速出台一轮又一轮制裁了吧。要知道,俄罗斯的“海燕”导弹可不是普通武器,这款核动力巡航导弹理论射程达2万公里,能以50-100米的超低空飞行躲避雷达探测,还可携带核弹头,具备近乎无限的航程和高精度打击能力,2023年10月普京就已宣布其研制接近完成。 可即便如此,俄罗斯从未像美国这样,把导弹威胁挂在嘴边。美国长期把拉美视作“自家后院”,不允许任何外部力量染指,却心安理得地向全球各地输出武器、挑起冲突,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逻辑,实在令人不齿。 特朗普口中“战斧凶猛”的夸耀,本质上是核大国恃强凌弱的特权叙事。在他的认知里,美国就该拥有挥舞导弹大棒的特权,想威胁谁就威胁谁,想向谁出售武器就向谁出售。可别国哪怕只是进行正常的防御性军事合作,都会触碰美国的“霸权神经”。 这种逻辑下,美国可以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加剧冲突,却指责俄罗斯的反击是“侵略”;可以在全球建立数百个军事基地,却把其他国家的正常国防建设污蔑为“威胁地区安全”。 说到底,这种单边霸凌的“战略艺术”,不过是纸老虎虚张声势的老把戏。 美国真的敢随意动用数千枚战斧导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俄罗斯作为核大国,拥有足以对等反击的力量,“海燕”导弹的超低空突防能力和无限航程,就是应对美国反导系统的非对称制衡手段。一旦局势真的升级,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这一点特朗普心里未必不清楚,他只是习惯了用威胁逼迫对方妥协。 国际社会早已看清了这种套路,真正的大国博弈,靠的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靠的是平等对话协商,而不是靠导弹数量吓唬人。特朗普把军事威胁当“轻松筹码”,不仅拉低了美国的国际信誉,更把世界推向了更危险的边缘。核大国之间的每一句狠话,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特朗普或许觉得自己的威胁“很有气势”,可在明眼人看来,这种叫嚣更像是色厉内荏的表现。当一个国家只能靠武器威胁维持霸权时,恰恰说明其软实力正在衰退,只能靠硬实力讹诈撑场面。而历史早已证明,霸权从来不是靠威胁得来的,恃强凌弱终会遭到反噬。 2000枚战斧导弹的威胁,终究只是空洞的口号。国际社会需要的是理性与克制,而不是戏剧化的武力炫耀。特朗普若真的关心世界安全,就该收起那些无聊的威胁,拿出诚意坐在谈判桌前。否则,再凶猛的导弹,也掩盖不了霸权逻辑的虚弱,更挡不住多极化趋势的浪潮。
谈了两个半小时,普京正告特朗普,有一件事情,美国必须要明白俄总统普京和美国总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