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馆长说:“国民党打内战,输给了共产党,被赶到台湾来,在

理大国迷雾 2025-10-17 12:46:40

馆长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馆长说:“国民党打内战,输给了共产党,被赶到台湾来,在岛内又被民进党打败了,成为在野党,有什么资格和大陆谈对等尊严呢?” 馆长的话糙理不糙,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退缩到台湾。 结果没几年,一家独大的国民党竟然被另外一个党派给打败,外部隐患还没解决,最大的问题竟然是内斗,怪不得让人恨铁不成钢。 从1949年失去大陆政权到2024年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仅获38席,国民党不仅丧失了法理正统性,更在岛内政治博弈中沦为配角。 其要求“对等尊严”的诉求,本质上是对自身政治定位的认知错位。 国民党失败根源在于核心价值的流失。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直言,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就是没有中心思想”。 蒋介石的统治哲学以个人为中心,而非信仰或主义。 这种思想真空导致军队不知为谁而战,中央军视作战为雇佣任务,杂牌军则因待遇不公离心离德。 与之对比,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让农民成为革命捍卫者,通过延安整风确立统一意识形态。 淮海战役中,数百万民工推着独轮车支援前线,正是这种民心向背的实体化体现。 退守台湾后的国民党,还是没吸取历史教训。 1950年代虽提出“建设台湾为反共基地”,却延续了大陆时期的官僚习气。蒋经国晚年推动本土化本可重塑政党基础,随后又推行“两国论”,使国民党从“中国正统”蜕变为“台湾地方政党”。 2000年首次失去执政权后,国民党又陷入“改革派”与“深蓝派”的内耗,马英九执政期间虽改善两岸关系,却因年金改革得罪军公教群体,服贸协议引发太阳花学运。 这种左右失据的摇摆策略,使其在2016年大选中输掉308万选票。 民进党的崛起加速了国民党的边缘化,蔡英文通过操作“抗中保台”议题,将国民党塑造成“亲陆卖台集团”。 2018年“九合一”选举国民党虽凭民生议题小胜,但2020年香港修例风波后,民进党成功将“一国两制”与“亡国感”绑定,使国民党在“国家安全”论述上彻底失语。 而且,国民党对年轻世代吸引力持续衰退。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以“白色力量”吸纳中间选民,国民党却仍依赖地方派系和传统媒体,似乎没有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 两岸实力对比的逆转,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的谈判资本,1949年国民党退台时,台湾经济总量相当于大陆三分之一,如今这个比例降至不足百分之四。 解放军航母编队常态化穿越巴士海峡,而台湾军费开支仅相当于福建一省年度财政投入。 大陆通过惠台政策吸引百万台胞西进,而国民党仍困于“反服贸”阴影不敢推进深度合作,这种实力落差使得“对等尊严”诉求缺乏现实支撑。 1949年退台初期,国民党尚可凭借“汉贼不两立”维持法统幻觉。 但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后,其国际空间持续萎缩。如今台湾地区22个“邦交国”数量仅相当于非洲小国加蓬的水平。 当大陆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时,国民党既不敢接受统一前景,又无力提出替代方案,这种战略模糊反而加速了其政治衰败。 国民党的命运是近代中国政治演进的一面镜子,其兴衰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古老智慧,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赢得农民,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知识分子,通过民主联合政府吸纳精英,国民党却因依附买办资本、漠视民生而失去根基。 这种根本性差异,决定了两党在历史转折点的不同走向。 馆长的质问之所以犀利,在于它刺破了政治修辞的泡沫,解开了国民党俄本质。 国民党若不能正视历史教训,重新建立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其追求的“尊严”将永远只是空中楼阁。 而两岸关系的未来,终究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民族复兴和人民福祉,而非某个政党的存续焦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