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泰国突然宣布了 10月16日,泰国商务部商业发展厅厅长普蓬·奈纳帕

好学百灵鸟 2025-10-17 17:11:06

快报!快报! 泰国突然宣布了 10月16日,泰国商务部商业发展厅厅长普蓬·奈纳帕功15日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泰国商业注册及外资投资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泰国企业注册数量稳步上升,外资投资额同比大幅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新注册企业超2.3万家,环比增长17.45%,注册资本总额不降反升。与此同时,企业注销数量和资本规模双双下滑,说明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洗牌”:低效企业退出,高潜力项目入场。 资本扎堆:EEC成“黄金三角” 钱流向哪儿,答案清晰——东部经济走廊(EEC)。 这片涵盖春武里、罗勇、北柳的区域,已成为泰国经济的“增长极”。今年前九个月,这里吸引了全国近三成的外资企业,投资额占比高达三分之一。为什么是这里? 不只是因为有深水港、国际机场和高铁规划,更因为它是泰国“4.0战略”的核心载体。从新能源汽车到半导体封装,从生物制药到数字中心,EEC正在打造一个“高附加值产业集群”。 一位在罗勇工业园工作的工程师告诉我:“以前这里主要是日资汽配厂,现在多了中国电池企业、德国自动化公司,甚至还有新加坡的AI研发中心。园区都快‘装不下’了。” 谁在加码?中日新三足鼎立 外资来源中,**日本、新加坡、中国**仍是主力,但风格各异: - **日本**:稳扎稳打,52家企业投了289亿泰铢,集中在高端制造和绿色技术。 - **新加坡**:偏爱金融与物流,158亿泰铢投向区域总部和数据中心。 - **中国**:最“精准”,55家企业砸下156亿泰铢,**几乎全部聚焦新能源车、智能硬件和数字基建**。 有意思的是,中国企业的投资不再是“单点建厂”,而是“链式布局”。比如某电动车品牌落地后,带动了电池模组、充电桩网络、售后体系甚至本地培训学校的建立。有观察者调侃:“这不是出海,是‘搬城’。” 政策真香?但“落地难”仍存 泰国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确实够“狠”:**最长13年免税、土地可持有、外籍人才签证便利**。这些“真金白银”的激励,让不少企业心动。 但一位在泰设厂的中国创业者坦言:“政策写得漂亮,执行却卡在细节。比如环评流程拖半年,电力扩容审批慢,本地技工短缺……光靠免税不够,还得看‘软环境’。” 这其实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吸引资本靠政策,留住资本靠生态。 网友怎么看?有人看好,也有人冷静 社交媒体上,讨论热度不减: - **@曼谷生活家**:“我邻居的儿子原本去越南打工,现在回罗勇的电池厂上班,月薪涨了40%。家门口能赚钱,谁还背井离乡?” - **@老外贸张哥**:“别光看外资数字。泰国工业用地价格三年翻倍,中小企根本进不去。这波红利,大企业吃肉,小厂喝汤。” - **@东南亚经济观察**:“泰国和越南不是对手,是‘高低搭配’。越南做快消,泰国做高端。中国企业可以‘两条腿走路’。” 不只是“下一个越南”,泰国想走更远 很多人说泰国是“下一个越南”,但泰国显然不满足于此。它押注的是**绿色转型、智能制造和区域枢纽**三大方向。从电动车补贴到数据中心用地优先,政策导向非常明确。 相比之下,越南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泰国正试图跳过“低端代工”阶段,直接切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热潮之下,保持清醒 外资涌入是好事,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能否把“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动能”,取决于人才培育、基础设施、行政效率等深层改革。 一位长期研究东盟经济的学者说得好:“资本用脚投票,但未来靠制度说话。” 泰国这一轮“经济回暖”,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转型的开始?时间会给出答案。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泰国经济 外资投资 中国出海 EEC 新能源汽车 东南亚观察

0 阅读:0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