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宁、李

优雅钢琴 2025-10-18 00:28:28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又名李淑宁、李一超,在东北参加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四川宜宾人,抗日英雄。 ‌反封建斗争‌:10岁时以绝食反抗缠足,少年时期通过《新青年》等刊物确立革命理想。‌‌ ‌东北抗日‌:1932年起组织工人罢工与农民游击队,独创"红枪白马"战术令日寇闻风丧胆,1935年掩护部队突围时重伤被俘。‌‌ ‌坚贞不屈‌:受电刑、辣椒水等酷刑折磨九个月未透露情报 你敢信吗?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居然能为了不缠足跟家里硬刚到绝食,这股子倔劲儿放在今天都少见,更别说百年前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了。要知道那时候女孩缠足是天经地义的事,多少人就算疼到哭也只能乖乖听话,可赵一曼偏不,她认准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这份骨子里的反抗精神,其实早就为她后来走上革命路埋下了伏笔。 后来她读到《新青年》,那些印在纸上的新思想就像一束光,一下子照亮了她的世界。你想想,一个生长在四川小城的姑娘,以前可能只知道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可这些刊物让她看到了国家的危难、民族的未来,那种从“小我”到“大我”的觉醒,不是谁都能轻易做到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李坤泰这个名字渐渐被藏起,心里装下的是更辽阔的东北大地,是千千万万还在日寇铁蹄下受苦的同胞。 到了东北之后,她可一点没把自己当弱女子。组织工人罢工的时候,她站在队伍最前面,跟资本家据理力争的样子,比男同志还敢说敢做;拉起农民游击队,她又成了最懂战术的指挥员,独创的“红枪白马”战术有多厉害?听说日寇只要远远看到骑白马、举红枪的身影,心里就发怵,有时候甚至没开战就先慌了神。你别觉得这是夸张,在当时装备落后、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能靠战术让敌人害怕,这得有多聪明、多勇敢啊。 1935年那次突围,她本来有机会先走,可看到战友还在后面被敌人追着打,愣是转身又冲了回去,结果不幸中枪被俘。这一被俘就是九个月,日寇为了从她嘴里套出情报,什么酷刑都用上了,电刑能把人疼到失去知觉,辣椒水灌下去比火烧还难受,可她哪怕疼得昏过去无数次,醒过来还是一句话:“不知道!”你想想,九个月啊,不是九天、九周,是近三百个日夜的折磨,换作普通人可能早就扛不住了,可赵一曼硬是没松过一次口,这份坚贞不屈,真的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她被俘的时候,儿子陈掖贤才七岁,她在狱中写遗书的时候,字里行间全是对儿子的愧疚和牵挂,可就算这样,她也没为了家人就向敌人低头。你说她不想儿子吗?肯定想,哪个妈妈不疼自己的孩子?可她心里更清楚,要是她吐露了情报,会有更多家庭失去亲人,更多孩子像她儿子一样没了妈妈。这种把家国大义放在比个人亲情还重的位置上的选择,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8
优雅钢琴

优雅钢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