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女子是会计,她在工作时,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那就是给第3方劳务公司工人发工资时,只有她一个人核对,她就大着胆子,把9岁儿子伪装成“施工队长”,放在名单里,一下子领了40万的工资。女子欣喜若狂,接二连三领了55笔工资,一共2200万,都没人察觉,她正奔着亿万努力时,却因为50万而东窗事发。 汤某被带走那天,办公室里安静得吓人。跟她同组的老刘偷偷抹了把汗:“前阵子她还说要给儿子报国际学校,一年学费二十多万,当时我还说她舍得,现在想想那钱哪来的……”财务部总监红着眼圈说:“她刚入职时我带的她,手把手教她做报表,那时候她总说‘要好好干,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怎么就走岔路了呢?” 公司很快请了外部审计团队,把所有和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的项目都查了个底朝天。审计师说:“其实漏洞早就有苗头,比如有几笔工资打到未成年人账户,系统预警过,但当时没人当回事。”老板听完拍了桌子:“从今天起,所有工资表必须经财务、法务、项目主管三方签字,第三方劳务公司每月要提交工人考勤视频记录,少一个环节都不许打款!” 第三方劳务公司那边也急了,老板亲自来公司道歉,当场把负责对接的员工开除了,还新上了套系统——每个工人领工资前要扫脸打卡,系统自动比对身份证信息,年龄不到18岁的根本录不进去。劳务公司的人说:“以前觉得会计核对就行,现在才知道‘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真是吃了大亏。” 汤某的事在行业里传开后,不少公司都跟着自查。隔壁装修公司的王会计说:“我们现在连保洁阿姨的工资都要核对三次,身份证、银行卡、考勤记录,一样都不能少。以前觉得麻烦,现在看来,麻烦点才能保平安。” 听说汤某的儿子后来转学了,新学校的老师不知道他家的事,只说孩子挺内向,不爱说话。汤某的老公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带着老人和孩子搬到了小出租屋,每天打两份工还钱。有次有人在菜市场碰到他,他头发白了一半,买棵白菜都要砍半天价,嘴里还念叨:“得赶紧攒钱,不能让孩子一辈子背着债……” 其实汤某刚上班那几年,年年拿优秀员工,奖金也不少。要是她能踏踏实实攒钱,日子一样能过好。可她偏觉得“来钱太慢”,非要走捷径,结果呢?工作没了,名声臭了,家里人跟着遭罪。这世上哪有什么“不劳而获”的好事,尤其是动公司的钱,伸手必被捉,早晚的事。 总结:汤某的经历就是个活生生的教训,职场上守规矩比啥都重要,别总想着钻空子。公司制度再严,也得靠人执行;个人能力再强,没了底线也白搭。希望不管是打工人还是老板,都能从这事里明白:诚信是立足之本,贪心是惹祸之源。 信源:澎湃新闻 2025-1-23《虚设9岁儿子为包工头,女会计侵占2200余万元被公诉
上海,一女子是会计,她在工作时,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那就是给第3方劳务公司工人发
乘风的星辰
2025-10-18 11:20:44
0
阅读:1995
孤单的灵魂。
就这样好呀,你公司里面正式工不用,非要走三方为了逃避社会责任不跟员工交社保。这种公司早点倒闭也好。本来这种三方就不应该存在。你企业用工就应该自己直接签署劳动合同,雇佣工人
用户10xxx72
这公司财务怎一个乱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