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男子花21.4万买了一辆宝马3系,他首付22000,贷款192000

乘风的星辰 2025-10-18 14:21:24

浙江杭州,一男子花21.4万买了一辆宝马3系,他首付22000,贷款192000,贷了5年每月还3948元,可提车时间推了4次,他都开始还车贷了,车子都没提出来,他开始害怕了, 他一查,有十五六个人都跟他一样,首付交了提不到车,4S店的回复是:公司没钱,合格证和车钥匙在银行抵押。男子慌了神,害怕4S店倒闭,自己的车钱两空,他要求4S店要么退钱,要么承诺具体的提车时间,如果到时候提不了车,白纸黑字写出来怎么赔偿,可4S打死都不写,男子彻底不淡定了。 小李越想心里越沉,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手机里还存着签合同时拍的宝马照片,现在看着只觉得刺眼。第二天一早,他没直接去4S店,而是先联系了当初一起签合同的几位车主,建了个微信群。群里刚拉了十几个人,消息就炸了锅——有人上个月就开始还贷款,有人定金交了三个月,还有人连购车发票都没拿到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现问题比想的更复杂:4S店不仅抵押了合格证,有位车主查了车架号,发现自己买的车竟然显示“已被法院查封”,吓得当场腿软。 “不能干等着!”群里一位做生意的大哥提议,“咱们先去趟市场监管局,把情况说清楚,再去银行问问抵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话提醒了小李,他赶紧翻出合同、付款凭证、贷款合同,用文件夹整理得整整齐齐。下午,七八位车主一起到了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听完情况,当场联系了4S店负责人和抵押银行。银行那边倒是痛快,说这批车的合格证确实抵押着,但只要4S店还清对应款项,当天就能解除抵押,关键在4S店的资金状况。 4S店负责人被监管局叫去谈话,出来时脸都白了。面对车主们的质问,他终于松了口:“公司最近资金周转出了点问题,但肯定不会跑路。我们跟供应商谈好了,这个月先凑50万,能解3辆车的抵押,下个月再凑80万,争取两个月内把大部分车的证赎回来。”车主们不肯信口说无凭,要求写个书面协议,明确每月赎回数量、提车顺序和逾期赔偿。这次监管局的人在场,4S店不敢再硬扛,磨蹭了半小时,终于写下承诺:3月15日前解3辆,4月15日前解5辆,按付款先后顺序提车,每逾期一天赔偿车主300元,直接抵扣车款。 小李排在第五位,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回家后,他每天刷着群消息,3月10号那天,群里第一位车主晒出了提车照片,配文“终于开上了”,后面跟着一串哭脸和笑脸的表情。小李跟着激动了半天,转头给银行客服打电话,确认自己的贷款状态正常,客服说只要按时还款,不会影响征信。4月8号,小李接到4S店电话,让他第二天去提车。到了店里,他先查了合格证,确认已解除抵押,又让销售把车开到售后检测区,仔仔细细检查了漆面、轮胎、里程表,没问题才签字。提车回家的路上,他打开车窗,风灌进来带着点春天的暖,心里那块悬了俩月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后来听群里说,最后几位车主也在5月初提到了车,4S店虽然赔了不少钱,但总算没倒闭。小李感慨,遇到事儿别慌,找对方法、抱团维权,比自己瞎着急管用多了。现在他每天开着宝马上下班,路过公交站时,还会想起当初挤地铁的日子,觉得这车买得值——不仅是车本身,更让他明白,遇到不公要敢说话,合法权益得自己争。 总结:这件事告诉我们,消费者遇到购车纠纷时,要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联合其他受害者共同维权,通过市场监管等正规渠道施压,才能更有效地保护自身权益。企业经营要诚信为本,遇到困难应主动沟通解决,而非拖延逃避,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实现长远发展。 信源:1818黄金眼 2025-1-25《宝马已在还贷车主无法提车

0 阅读:0
乘风的星辰

乘风的星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