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生物入侵有多可怕?2000年,为了消灭60亿只兔子,澳大利亚出动轰炸机群

千浅挽星星 2025-10-18 14:45:46

[太阳]生物入侵有多可怕?2000年,为了消灭60亿只兔子,澳大利亚出动轰炸机群,在自己的国土上狂轰乱炸,尽管声势惊人,但持续150年的“人兔大战”仍没有分出胜负。   1859年,当英国人托马斯·奥斯汀为自己的狩猎爱好,将24只欧洲兔放进农场时,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举动竟然改变了欧洲的生态环境。   由于兔子繁殖能力强,来到新的生存环境又没有天敌,这导致兔群呈现几何级扩张,澳大利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物理手段,简单粗暴。   他们筑起了一道道防线,其中最宏伟的莫过于那条耗时数年、绵延超过3000公里的金属网栅栏,这工程听起来很伟大,但现实却很骨感:兔子天生就是挖洞高手,栅栏根本拦不住它们,更别提风吹日晒造成的损坏了。   静态防线不行,那就主动出击,枪击、陷阱、投毒,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可猎杀的效率,在兔子恐怖的繁殖力面前,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只母兔一年能生六窝,一窝至少四只,小兔子短短几个月就能成年,然后加入繁殖大军,人类这点猎杀量,连给兔群增长速度凑个整头都不够。   到了2000年,他们甚至动用了轰炸机,从空中抛洒毒药,这种“焦土战术”确实能短暂压制局部数量,但后果是什么?土地被污染,大量本土物种无辜陪葬,完全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物理对抗,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徒劳。   物理手段走不通,人类开始试图扮演“上帝”,引入天敌和病毒,结果,他们不仅没能控制局面,反而开启了一场无法预料的进化军备竞赛,还频繁造成“友军伤害”。   他们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这听起来合情合理,可狐狸到了澳洲才发现,与其费劲去追时速70公里的兔子,不如去捕食行动迟缓的本土有袋动物和鸟类,结果,狐狸成了新的入侵者,让本已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1950年代,科学家引入了粘液瘤病毒,这种病毒通过蚊子传播,对兔子是致命的,死亡率一度高达99.9%,澳洲人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生命的韧性远超想象,那幸存下来的0.1%的兔子,体内产生了抗体,几十年后,它们的后代带着免疫力卷土重来,数量强劲反弹至6亿之多。   这场病毒战从未结束,后来又引入了兔杯状病毒,确实起到了效果,但兔子又在慢慢进化出抵抗力,这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军备竞赛”,人类永远在后面追赶,却始终无法一劳永逸。   每当谈及此事,总有人会提出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案:“这么多兔子,为什么不吃掉?”这个看似合理的建议,在澳大利亚的现实面前,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死胡同。   首先,供应链就建立不起来,野兔行踪不定、行动敏捷,根本无法像圈养的牲畜那样,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捕捉,这不符合现代食品工业的基本逻辑。   其次,成本高得离谱,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极低,想组织起足够的人手去广袤的土地上抓兔子,那人力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远远超过兔肉本身的价值。   更何况,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饮食习惯以牛羊肉为主,兔肉根本没有市场,即使抓来了,也没人愿意吃,至于中国流行的麻辣兔头之类的烹饪方式,更是与当地口味格格不入。 信息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澳大利亚的野兔成灾,四川人感到很“着急” 北青网——兔子不光吃窝边草: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