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51岁的马皇后病重,朱元璋大怒:“你想死就死吧!你死了,老子多得是女

趣史小研究 2025-10-18 15:46:41

1382年,51岁的马皇后病重,朱元璋大怒:“你想死就死吧!你死了,老子多得是女人立后。”说完,甩袖离去,马皇后见状非但不生气,反而依依不舍地看着这个男人的背影。 要读懂这一幕,咱得把时间倒回去几十年。 朱元璋还是个叫朱重八的穷小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父母兄长都饿死了,他只能去当和尚,后来连和尚都当不下去,只能出来要饭。马皇后呢,本名叫马秀英,也是个苦命人,她爹为了躲仇家,把她托付给了自己的哥们儿郭子兴。郭子兴看这姑娘聪明伶俐,就收了当干女儿。 后来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起义军,小伙子人机灵,能打仗,郭子兴一眼就相中了,觉得这是个人才,就把自己的干女儿马秀英许配给了他。那时候的结合,没那么多花前月下,更多的是乱世里两个人抱团取暖。 朱元璋这个人,能力强,但疑心也重。郭子兴对他也是又用又防,有一次听了小人谗言,直接把朱元璋关了禁闭,还不给饭吃,想饿死他。马皇后急得不行,偷偷烙了几个热饼,滚烫滚烫的,直接塞自己怀里,一路小跑给丈夫送去,到了地方,胸口都烫伤了一大块。这就是有名的“怀饼救夫”。你想想,一个女人,在那种时候能豁出自己,这份情义,朱元璋能记一辈子。 所以说,他们的感情,不是建立在荣华富贵上,是实打实从刀山火海里滚出来的。朱元璋在外头打天下,马皇后就在后方稳人心。她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犒劳将士,跟郭子兴的老婆处好关系,帮朱元璋化解了不少危机。朱元璋在外头打仗受伤,传说有一次还是马皇后背着他逃出重围。这种过命的交情,不是后来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子能比的。 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马皇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皇后。可她一点没变。别的皇后穿金戴银,她穿的是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还带着宫里的妃子们一起纺纱织布。她跟孩子们说,别以为生在富贵家就不知道柴米贵,要懂得珍惜。朱元璋有时候杀心太重,看谁不顺眼就要砍头,满朝文武谁劝都没用。只有马皇后的话,他能听进去几分。 最有名的就是救太子老师宋濂那次。宋濂的孙子卷进了胡惟庸案,朱元璋要搞株连,把宋濂也给办了。马皇后急了,直接跟朱元璋说:“普通老百姓家请个先生,还知道尊敬呢,何况是咱家的老师?再说宋濂早就告老还乡了,他能知道什么?”朱元璋不听,马皇后干脆不吃饭了,用绝食来抗议。老朱一看老婆来真的,只能服软,最后免了宋濂的死罪。 她就像是朱元璋这台杀戮机器的最后一道“保险”。有她在,朱元璋心里那头猛兽,总还能被拴住那么一下。她懂得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既给了丈夫面子,又实实在在地救了人,保全了朱元璋的江山。 所以,再回到1382年她病重那一刻,你就能明白了。朱元璋那句狠话,是说给外人听的吗?不是。那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是在用这种方式,逼自己接受即将失去她的事实。而马皇后那个依依不舍的眼神,也不是留恋皇后的宝座,而是心疼这个跟她风风雨雨走了一辈子的男人。她知道,自己一旦走了,这世上就再也没有人能拉住他了。 临终前,她拉着朱元璋的手,留下的遗言不是关于自己家的事,而是八个字:“求贤纳谏,慎终如始。” 她到死,想的还是这个国家,还是她丈夫的江山。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的天,塌了。他为她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出殡那天,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朱元璋气得又要杀人,觉得是老天爷跟他作对。旁边一个叫宗泐的和尚赶紧说了一首偈子:“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意思是,老天爷都在为马皇后的离去而哭泣啊。朱元璋听了,才慢慢平静下来。 从此以后,那个坤宁宫的皇后之位,就一直空着。朱元璋身边女人再多,却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性情也变得更加暴戾。没有了马皇后的约束,他制造了“蓝玉案”,一口气杀了一万五千多人,整个朝堂都笼罩在血腥之中。 也许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这位铁血帝王也会想起,当年那个把热饼揣在怀里,烫伤了自己也要给他送饭的女人。那个在他大开杀戒时,唯一敢站出来劝他的人。那个在他发完脾气甩袖离去后,依然用温柔和留恋的目光看着他的结发妻子。 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就超越了简单的男女之爱,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依赖和信任。朱元璋的狠话,是说给一个濒死病人听的,更是说给一个他生命里无可替代的伙伴听的。而马皇后的平静,则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深的懂得和最后的温柔。 一场夫妻,从布衣到龙袍,其中的冷暖,恐怕真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