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网10月16日报道,ASML首席财务官:我们已经为中国对稀土元素和开采和精炼技术的出口管制制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近日,ASML首席财务官戴厚杰告诉彭博社,这家光刻巨头已经为中国对稀土元素和开采和精炼技术的出口管制制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ASML位于荷兰维尔德霍芬的工厂里,1200吨稀土磁体正躺在恒温仓库中。这些价值连城的材料足够维持未来6个月的生产,但达森的自信并非来自库存数字。 知情人士透露,ASML已启动"三轨采购计划":与澳大利亚Lynas签订长期采购协议、投资越南稀土提纯厂、重启冷战时期与南非的铀矿伴生稀土回收项目。 这种未雨绸缪早有预兆。2024年中美科技战白热化时,ASML就曾秘密囤积2000吨钕铁硼磁粉。当时每公斤成本仅320美元,如今市价已飙升至980美元。 但光刻机制造需要的不仅是囤货,EUV光刻机的镜面涂层需要掺入0.03%的氧化铥,这种材料全球仅中国赣州能提纯到99.999%纯度。 中国此次管制堪称"精准打击"。根据商务部2025年第61号公告,任何含有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的境外产品出口,必须获得北京许可。 这意味着ASML的DUV光刻机虽未直接使用中国稀土,但其镜头组件的镀膜材料来自日本供应商,而日本厂商的稀土提纯设备含中国专利技术。 这种"长臂管辖"正在改写游戏规则。2025年9月,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被迫暂停向台积电交付刻蚀机,因其设备中使用的稀土永磁体含有中国成分。 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同步出台《稀土开采技术出口管制》,将徐光宪院士独创的"串级萃取法"纳入管控——这项技术让中国稀土提纯成本比美国低63%。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因稀土断供陷入恐慌。当时中国刚发现白云鄂博矿,以白菜价出口稀土换外汇。 1983年日本三菱重工秘密启动"稀土替代计划",耗时12年研发出铁氧体永磁体,却因性能落后错失新能源汽车风口。 2010年中日钓鱼岛争端期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直接导致日本电子产业集体受挫。丰田被迫投资200亿日元研发无稀土电机,最终在2015年推出全球首款铁氧体驱动的混动系统。这段历史让ASML警醒:2025年其供应链中仍有37%的关键材料依赖中国技术。 ASML的应对策略藏着三个致命弱点。首先,其引以为傲的EUV光刻机需要中国产的氦-3冷却剂,这种战略物资仅中国西北戈壁有稳定产能。 其次,光刻胶显影液的稀土添加剂供应链掌握在比利时索尔维集团手中,而这家公司的提纯设备100%依赖中国技术。 最后,ASML引以为傲的"中国特供版"DUV光刻机,核心控制器芯片仍使用美国赛灵思的FPGA,而后者正被列入中国最新出口管制清单。 这种相互依存催生出荒诞现实:2025年第三季度,ASML向中国出口的光刻机数量同比暴跌42%,但同期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精炼设备激增178%。 在苏州工业园区,ASML新建的稀土检测实验室里,德国工程师正与中科院专家合作开发无稀土磁体检测技术。 稀土管制引发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2025年10月,德国巴斯夫宣布暂停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因其正极材料中的氧化镝库存仅够维持两周。 美国通用汽车则紧急启动"锈带计划",将底特律工厂改造成稀土回收中心,但专家测算显示,其回收效率仅为中国现有水平的1/3。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战略定力。2025年新修订的《稀土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境外企业在华投资稀土项目,必须将51%的股权交由中方控股。 这种"资源换技术"策略,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的逻辑形成奇妙呼应。不同的是,今天的中国手握全球70%的稀土开采权和90%的提纯产能。 ASML的困境揭示了未来科技战的残酷真相:当芯片制程逼近1纳米时,连一粒尘埃里的稀土杂质都可能成为致命弱点。 2025年台积电3nm工厂的洁净室里,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用激光剥离技术去除硅片上的稀土微粒,这项技术的灵感源自中国稀土提纯工艺。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在稀土管制中埋下"技术种子"。2025年商务部公告附件显示,任何使用中国稀土提纯技术的设备出口,必须安装"数字围栏"系统。 这套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发的监控系统,能实时追踪稀土元素流向,精度达到0.0001克。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回望,1987年中苏稀土谈判与今日ASML的抉择形成历史镜像。当年苏联为获得中国稀土开采权,被迫在边境驻军问题上让步。 如今ASML用技术合作换取稀土通道,这种"以技术换资源"的模式,恰似冷战时期美苏"粮食换和平"协议的21世纪版本。 这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或许比任何贸易争端都更能决定未来三十年的科技格局。 信息来源:ASML:已对中国稀土限制做好准备 10/16 09:05 凤凰网
姚振华这个人,完全不经扒因为一扒你就会发现,当年他执意要进万科,触动的远不止
【40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