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00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6架军机,哪知道,刚飞不久就坏了4架!可俄专家怎么也修不好,角落一普通士兵突然站起来说:“让我试试!” 2000年,部队新引进的6架俄制“米”系列直升机,使用半年后就有4架“趴窝”了,故障表现为飞行时自动驾驶仪突然失灵,机头不受控制。 随后,俄罗斯派来顶尖专家检查了两个多星期,最后给出了“机器耦合”的结论,简单说就是新机器需要磨合,建议继续飞行,等待故障自动消失。 但中方不愿拿飞行员的安全冒险,可要是将这批故障飞机送回俄罗斯大修,又要花费几百万美元,实在不划算。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当时还是一级士官的芮银超站了出来,他没有直接去查复杂的线路,而是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偏偏是这4架出问题,另外2架却正常?”这个问题跳出了专家们局限的思维模式。 芮银超把这几架飞机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来对比分析,而不是单独看待每一架故障机,仅仅半小时后,他就锁定了故障原因——是一个小小的液压舵机出了问题。 更换新的液压舵机后,飞机立刻恢复了正常,事实证明,他这种整体分析的方法,比专家们按流程排查的方法更有效。 打破技术难题后,更难突破的是认知上的偏见,一个只有初中学历、还在炊事班工作过的机务兵,怎么能比外国专家还厉害?答案就藏在他独特的知识积累方式上。 芮银超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对航空知识非常痴迷,不管是电工学、高等数学、还是逻辑电路这些难懂的知识,他都会认真地琢磨学习。 他还有个习惯,就是把飞机复杂的内部结构图反复画在纸上,直到闭着眼睛都能在脑子里清晰地浮现出每一个细节。 2002年,当时部队在西藏的新型直升机被拆成零件运到高原,需要和俄罗斯专家一起组装。 俄罗斯专家有意考验他,让他装尾桨,接指示灯,还让他弄天线,这些工作分别属于机械、特设、无线电等不同专业,在国外,很少有人能同时精通这么多领域。 但芮银超却完成得十分出色,所有工作都处理得妥妥当当,俄罗斯专家彻底服了,根本搞不懂这个中国士兵到底有什么来历。 其实在芮银超看来,飞机不是一堆零件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同事们都说他“一摸准、一口清、一手灵”,这种近乎直觉的判断能力能让他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在实践上。 不过,最难打破的还是制度上的限制,2005年,在技术上已经是“兵王”级别的芮银超,遇到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难题。 按照当时的规定,士兵服役满15年就必须退伍,不少地方航空公司早就看中了他的技术,开出了年薪40万外加车和房子的优厚条件。 一边是无法轻易突破的制度规定,一边是条件优越的工作机会,芮银超却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默默地整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笔记,这些笔记一共有30多本,近45万字。 他打算把这些笔记留给部队,自己空手离开,没曾想,芮银超这个举动不经意的选择却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 总机关专门开会讨论这件事,大家都认为,这么优秀的技术人才,不能因为制度的限制就流失。 很快,航空部队的特设专业就因为他设立了高级军士长制度,到2009年,新的士官制度全面推行,为顶尖技术人才开辟了更长的职业发展道路。 在新的制度下,芮银超又在部队服役了15年,期间,他一共排除了800多个安全隐患,保障了2000多次飞行任务的安全。 信源:光明网 多少传奇故事,才配得上这满身勋章!
中美开战,中国沿海被炸咋整?戴旭上校一句话让大伙安心:中美真打起来,美国能把中国
【19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