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15日湖北黄冈,一女子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

韫晓生 2025-10-19 16:53:35

[中国赞]10月15日湖北黄冈,一女子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后,觉得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就擅自将降压药掰开吃,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女子就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倒在地上,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网友:就怕蠢人灵机一动!   (信源:湖北经济)   “就吃半片,应该没事吧?”10 月 15 日湖北黄冈,周女士看着手里被掰开的降压缓释片,犹豫了几秒还是吞了下去。   谁能想到,不到半小时,她突然眼前一黑,四肢发软直挺挺倒在地上,家人慌得手忙脚乱送医,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 急性低血压,血压骤降的元凶,正是那半片被 “自作主张” 掰开的药。   这事儿说起来让人后怕。周女士前阵子体检查出血压偏高,医生特意给她开了降压缓释片,叮嘱她按时按量吃。刚开始她还听话,吃了几天头晕症状减轻,量血压也回到正常范围。   可上周她看着药盒突然犯了嘀咕:“血压都正常了,吃一整片会不会太多?减点量还能少遭点副作用。” 没跟医生商量,她直接把一片缓释片掰成两半,只吃了半片。   药片下肚还没半小时,周女士就觉得胸口发闷,喘不上气,眼前慢慢发黑,还没等她喊人,身体就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送到医院后,医生一查血压,数值低得吓人,追问用药情况才发现问题所在。   原来她吃的缓释片,表面有特殊涂层,内部还有精准的结构设计,目的就是让药物成分在 24 小时里缓慢释放,从而维持血压稳定。可她一掰,涂层破了,结构毁了,本该慢慢释放的药一下子全涌出来,相当于短时间内吃了远超正常剂量的药,血压能不 “断崖式” 下跌吗?   这事儿一曝光,网友们炸开了锅,不少人都在评论区分享自家的 “同款惊心经历”。有人说:“我妈跟她一模一样!高血压药吃了半年,觉得自己没事了,偷偷把一片分成三次吃,结果某天早上起来站都站不稳,测血压才 60/40,吓得赶紧送医院。”   还有人吐槽:“我爸更离谱,觉得胶囊药壳没用,每次都把胶囊拆开,倒出药粉直接吞,说这样吸收快。直到有次吃抗生素,药粉刺激得食道又疼又烧,去看医生才知道胶囊壳是保护食道、控制药效释放的,后悔都晚了。”   也有网友趁机科普自己踩过的坑:“以前我也以为药随便掰没事,直到有次吃止痛药,把缓释片掰开吃,结果不到一小时就恶心呕吐,还心慌得厉害,去医院才知道,这种药一破坏结构,药效就会失控。   后来特意问了药师,才知道只有药片中间有清晰刻痕,且说明书上明确写着‘可掰开’的药才能分,其他的绝对不能动。”   其实类似的用药事故,这些年真不少见。2022 年江苏南京,一位大爷因为觉得降压药太贵,把医生开的长效药换成便宜的短效药,还自己加量服用,结果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引发脑出血。   2023 年广东深圳,一位阿姨吃降脂药时,觉得 “是药三分毒”,隔三差五漏服,结果血脂没控制住,还引发了胰腺炎。   这些案例背后,都藏着同一个问题:很多人对用药安全的认知,还停留在 “凭感觉”“想当然” 的层面,总觉得自己比医生更懂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种 “自作聪明”,往往会把自己推向危险边缘。   说到底,用药这件事,真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医生开药时,剂量、剂型、服用方式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精准计算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讲究,不是随便就能改的。   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用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有不懂的地方及时问医生或药师,千万别凭经验、凭感觉擅自调整。毕竟身体不是试验场,药物也不是随便能摆弄的 “小糖丸”,一次看似不起眼的 “小改动”,可能就会引发无法预估的风险。   就像周女士的经历,虽然最后抢救及时没留下后遗症,但想想那半小时的生死关头,真的太惊险了。希望大家都能吸取教训,把 “遵医嘱用药” 这五个字刻在心里,别让一时的侥幸,变成一辈子的遗憾。  

0 阅读:196

评论列表

八牛老狗

八牛老狗

2
2025-10-20 01:51

很小的时候(八几年)吃药,吞不下,乡村医生都是用纸包住碾碎,混在一起放在调羹里,加点水搅和一下,再让小孩仰头倒进嘴里咽下去。好苦的味道!活到现在,不易!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