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证实! 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电视访谈里公开证实:在美国推动的加沙停火协议下,美国不会往加沙派地面部队。(央视新闻) 此前,以色列与哈马斯于10月9日达成第一阶段停火协议,10月10日生效。协议核心内容包括:哈马斯释放被扣押人员,以色列释放约2000名巴勒斯坦在押者,并从加沙部分区域撤军,同时允许更多人道援助进入。这一安排,基本沿用了特朗普此前提出的“20点计划”框架。 如今人质与囚犯交换已初步完成,表面上看局势趋稳。但特朗普的“不派兵”承诺,却让这场脆弱的和平蒙上阴影。 和平背后的四大隐忧 1. 哈马斯会缴械吗?大概率不会。 有分析指出,哈马斯内部已明确表态:愿意停火,但不会无条件解除武装。如今人质交换完成,其谈判筹码减少,反而可能更强调自身在加沙的“抵抗合法性”,拒绝缴枪。 2. 以色列能忍到什么时候? 以方始终强调“哈马斯必须消失”是停火前提。如今协议落地,但哈马斯武装力量依然存在,军方高层已放出风声:若安全威胁持续,不排除重启军事行动。一旦开火,局势将迅速失控。 3. 美国的“支持”到底能撑多久? 特朗普称“若哈马斯不解除武装,美以将联合处理”,但未说明具体方式。没有地面部队介入,美国的实际影响力将大打折扣。所谓“支持”,很可能仅限于情报、武器和外交背书,难以真正改变战场态势。 4.谁来管战后的加沙? 这是最大的空白。协议未涉及加沙未来治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未被纳入,哈马斯不愿退出,以色列不想长期占领。埃及、卡塔尔虽参与斡旋,但均无意长期驻军或接管。加沙恐将陷入“无政府”状态,人道危机仍将持续。 坦白讲,我不认为当前的停火能带来持久安宁。 它更像一场“战术性暂停”:双方借机换人、换囚、喘口气。但根本矛盾——巴勒斯坦人的生存困境、以色列的安全焦虑、地区权力的真空——一个都没解决。 美国想当“和平缔造者”,却不愿承担代价。不派兵,是现实选择,毕竟美军已深陷多场海外冲突的舆论争议。但若只靠施压、喊话、卖武器,就想实现“哈马斯消失”或“永久停火”,无异于痴人说梦。 真正的出路,不是消灭某一方,而是重建政治框架:让巴勒斯坦人有尊严地生活,让以色列有安全的邻邦。否则,每一次停火,都只是下一场冲突的倒计时。 如今的加沙,看似平静,实则风起云涌。 这场“和平”,能走多远? 恐怕,没人敢打包票。 加沙停火 特朗普表态 中东局势 美军不派兵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