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的时候,俄罗斯是伙伴;普京走之后,俄罗斯可能是对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幕沧小澜 2025-10-20 13:51:26

普京在的时候,俄罗斯是伙伴;普京走之后,俄罗斯可能是对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俄关系不能只看当下,更要防未来。一旦亲美派上台,今天送往中国的天然气,明天就可能改道欧洲! 眼下,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看起来牢固,能源、贸易、安全三条线都绑在一起。俄罗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和石油,缓解了中国对其他不稳定产区的依赖。 中国庞大的市场也让俄罗斯卖出了因西方制裁积压的原油、煤炭和农产品。国际事务上,两国常常在关键议题上站在同一个立场,这给彼此都增添了底气。 这种配合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靠长期稳定的政策维系着。俄罗斯的现任领导人在位多年,他的态度和手段为中俄关系提供了保障。 但是没有人能永远掌权,一旦权力更替,接班人的立场就会成为未知数。俄罗斯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那些希望改善与美国关系、解除制裁的经济寡头和精英,一直存在并在某些时候影响政策。如果他们在关键位置掌握实际权力,中俄合作未必还是现在的样子。 外部来看,美国和欧洲也在盯着这段关系,他们会在有机会的时候给俄罗斯抛出诱人的条件。 假如新的领导层愿意转向美国,美国的条件会直击要害:解除经济制裁,让油气重新进入欧洲市场,解冻海外资产。 对部分俄罗斯利益集团来说,这些足够让他们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为了这些实际好处,撕掉现有协议并非不可能。 一旦中俄关系出现逆转,中国不仅会在能源上丢掉一个稳定的供应来源,军事合作也会被削弱。 而在国际事务中缺少俄罗斯的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的外交空间会缩小,面对西方的压力,也会少一个并肩的伙伴。 要避免这种被动,不是等局势变化后才行动,而是要提前布局。在能源上,中国需要加快跟中亚和中东产区的合作,做到来源多元化。 在贸易上,避免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拓展更多长期稳定的伙伴;在军事上,要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减少外部合作受限后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外交层面的主动性也很重要。通过参与更多多边合作平台,让不同国家在更多领域形成利益重叠,建立更广泛的支持圈。 这样即便遇到某个重要伙伴态度变化,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依然稳得住。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变化,没有哪种合作是永远不变的。现实告诉我们,今天的牢固合作,不代表明天没有裂缝。 与其把命运寄托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政权的稳定上,不如用更多元的合作方式和更强的自身实力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只有这样,当那个关键人物退场时,中国才能稳住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被动等待别人出牌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幕沧小澜

幕沧小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