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爷一辈子未婚,去世后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遗嘱,眼看奋斗一辈子的百万遗产就

辨案析历 2025-10-20 17:41:53

上海,大爷一辈子未婚,去世后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遗嘱,眼看奋斗一辈子的百万遗产就要收归国有,大爷的堂妹站出来,表示她照顾大爷多年,还尽到了生养死葬的义务,理应分得这些遗产。法院审理后,作出的判决令人拍手称快! 李老伯一辈子没结婚、更没有子女,活脱脱一个孤寡老人,活着的时候潇洒自由,走的时候也冷冷清清。 世事无常,李老伯走了,身后只留下了一套房子、一辆车还有不少的存款,加起来值个上百万。 可他没立遗嘱,也没法定继承人,按照规矩,这笔遗产到底该怎么办呢? 《民法典》第1160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李老伯一生未婚且无子女,不存在法定继承人,也没有未留下遗嘱或遗赠协议,其遗产属于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当收归国有。 就在大家都觉得李老伯一辈子奋斗的家底要充公时,他的堂妹李女士站了出来。 李女士表示,她看到堂哥不容易,照顾了这么些年,还送他最后一程,这遗产该有她的一份。 说起李老伯,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是个独行侠,年轻时忙着打拼,没顾上成家,年纪大了身边也没个亲人。 大概从五六年前开始,李女士就常往堂哥家跑,知道他腿脚越来越不利索,每周都去帮着打扫屋子、买米买油。 李女士很细心,听说李老伯血压高,她按时提醒他吃药,还陪他去医院复诊;逢年过节,李女士还把堂哥接到自己家,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让他不至于孤单。 2024年,李老伯突然中风住院,半边身子动不了,说话也含糊。 李女士更是天天泡在医院,早上五点多就去买早饭,帮堂哥擦身、翻背;中午守着他吃完午饭,再回家给家里人做口饭;晚上就打地铺睡在病房角落,生怕堂哥夜里有需要没人应。 病友都以为她是老伯的亲妹妹,直到后来才知道是堂妹,都感慨亲闺女也未必能做到这份上。 李老伯走的时候,也是李女士忙前忙后操办后事,又是联系殡仪馆、订墓地,又是请了几个老邻居来送他最后一程,把所有事安排得妥妥帖帖。 可没想到,处理完后事没多久,她就听说堂哥的遗产要收归国有,这让李女士更加着急。 李居士觉得,堂哥一辈子不容易,她照顾他这么多年,总该让他的东西有个归处,也对得起她这些年的心思。 于是李女士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求继承李老伯的遗产。 法院随后指定区民政局作为遗产管理人出庭应诉。 《民法典》第114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因李老伯无继承人且未指定遗嘱执行人,其遗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法院只能指定其生前住所地的区民政局担任遗产管理人,确保遗产处理过程的规范性。 民政局作为遗产管理人出庭应诉,并非直接主张遗产归国家所有,而是代表国家参与诉讼程序,配合法院查清遗产状况及扶养事实。 法庭上,李女士拿出一沓证据,有医院的缴费单、护理费发票,上面都是她的签名;还有邻居们手写的证明,以及她手机里存的照顾李老伯的照片。 法官去社区和医院核实情况,确认李女士确实对李老伯尽了主要扶养义务,不管是生前照料还是身后事,都做得周到又尽心。 《民法典》继承编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李女士作为李老伯的堂妹,并非法定继承人,但她对李老伯尽了长期且主要的扶养义务。 李女士不仅照料李老伯的日常生活,帮他打扫房屋、采购物资、陪同就医,还在李老伯住院后,提供护理。 在李老伯去世后,李女士又全程操办后事,尽到了生养死葬的抚养义务。 最终,法院判决,将李老伯名下那套价值最高的房产判给了李女士,车辆和存款则仍按规定收归国有,驳回李女士的其他诉讼请求。 看到这份暖人心的判决,李女士多了一份欣慰,也让那些善于帮扶孤寡老人的人多了一份底气,毕竟,善良和付出,总该被看见、被认可。

0 阅读:59
辨案析历

辨案析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