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截获电诈资金,搞到127271枚比特币,成功化债150亿美元。很多人好奇不是

漫聊小知识 2025-10-20 17:45:15

美国截获电诈资金,搞到127271枚比特币,成功化债150亿美元。很多人好奇不是说加密货币很安全吗,美国怎么搞到的? 首先得搞清楚陈志这钱是咋来的,才明白美国为啥能下手。 这陈志可不是啥正经商人,表面上在柬埔寨当“勋爵企业家”,又是捐钱又是救灾,背地里却搞了个跨国犯罪帝国。 他在柬埔寨建了十个像监狱一样的诈骗园区,把那些被“高薪招聘”骗来的人关起来,用暴力逼着他们搞“杀猪盘”。这些受害者操控着7.6万个虚假社交账号,专门骗全球各地的人投资,诱骗他们把钱换成比特币转过来。 陈志一伙每天能骗3000万美元,骗来的钱就用比特币洗白,买私人飞机、毕加索的画,还在伦敦买了19处房产,真是把脏钱花得明明白白。 现在关键问题来了,非托管钱包不是号称“自己管钥匙自己说了算”吗?这钥匙就是“私钥”,一串12个单词的密码,谁拿着谁就能动钱,丢了连神仙都帮不了。 美国总不能是破解了密码吧?根本不是,加密货币的算法确实难破,但它有个致命的“软肋”——区块链本身是完全公开的。 你可以把区块链想成一本全世界都能看的大账本,每笔比特币转账都会记在上面,虽然记的是钱包地址不是真实姓名,但只要顺着转账记录摸,总能找到线索。 陈志他们也知道这账本是公开的,特意搞了套“分散+归集”的把戏想躲着查,,就是先把骗来的比特币拆成无数笔,转到几千个不同的钱包地址里,跟撒沙子似的,看着乱哄哄的,然后再一点点偷偷转到核心钱包里。 可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现在的链上追踪技术早就能对付这招了,美国司法部找了专门的公司,用类似“无匿・虚拟币犯罪预警追踪平台”这样的工具,把那些看似零散的地址串起来分析。 这些地址转账时间差不多、流向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地方,一看就是一伙人在操作,就像警察抓小偷,就算他换好几身衣服,跟着脚印也能找到他藏身处。 光找到钱包地址还不够,得证明这地址是陈志的才行,这时候就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办案子的老办法了。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联合英国警方,先把陈志的同伙抓了一批,从他们手机、电脑里查出了钱包地址的使用记录,还找到了这些地址绑定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比如有笔钱从诈骗受害者的账户转到某个比特币地址,又从这个地址转到陈志买伦敦房产的资金账户里,这链条一接上,就铁证如山了。 之前最高检公布的案例也是这么干的,先找钱包地址,再查注册人信息,一抓一个准。 最后一步就是拿私钥了,没有私钥就算知道地址也动不了钱。陈志虽然跑了,但他的资产跑不了。 美国用了《美国法典》里的民事没收程序,不用等陈志定罪,只要有证据证明这比特币是诈骗来的脏钱,就能下查封令。他们冻结了陈志在伦敦的19处房产,还顺着资金链找到了帮他管钱包的人。 要么是同伙扛不住压力交了私钥,要么是从陈志藏私钥的地方搜了出来——毕竟私钥要么记在纸上,要么存在某个设备里,只要是人管的东西,就总有办法找到。 说到底,加密货币的“安全”根本不是“违法了也没人能管”的安全,只是“不用怕第三方平台卷款跑路”的安全。 非托管钱包把控制权给了个人,但也把风险全给了个人,一旦被执法部门盯上,你的操作痕迹、同伙的口供、关联的资产,全都是暴露行踪的线索。 陈志这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截,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以为藏在区块链里就天衣无缝,其实执法部门早就把账本看透了,把你的行踪摸透了,只等时机一到就下手。 更让人解气的是,这钱没白白浪费,直接用来化债了,相当于把陈志骗来的钱还给了受害者和国家。 这事儿也给那些想靠加密货币洗钱、搞诈骗的人提了个醒:别以为披着“去中心化”的外衣就能无法无天,技术再新,也治不了人心的贪婪,更躲不过执法部门的追查。 那些觉得加密货币能当“法外之地”的想法,纯粹是自欺欺人。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