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病区的护士们收拾办公室时,意外翻出护士长吴红抽屉里一张泛黄的烈

经略简料 2025-10-21 10:26:08

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病区的护士们收拾办公室时,意外翻出护士长吴红抽屉里一张泛黄的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她爷爷的名字吴石,年轻护士们愣住了,这位跟她们一起值夜班、亲手示范如何给患者滴眼药水的护士长,竟是台湾隐蔽战线牺牲的国民党中将参谋次长的孙女。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谁都知道眼科护士长吴红是个“较真”的人。 但没人知道,这份较真的劲儿,根子在哪。 直到几个年轻护士整理办公室,一张泛黄的纸片从厚厚的护理记录夹缝中滑落。 金色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几个字,在灯光下有些晃眼。下面是吴石的名字,鲜红的国徽印章,落款是一九五二年。大家这才惊觉,平日里低调的护士长,竟有如此显赫的身世。 吴红的抽屉最底下,一直压着一张证书,它被遗忘在那里,已经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日夜。但在更早的岁月里,它以另一种无形的方式,压在这个家庭心头几十年。 那些年,祖父曾是国民党中将这件事,像个牢牢跟在身后的影子,无论怎么想摆脱,都始终挥之不去。 父亲吴韶成上学时,背后总有同学指指点点,说他是“反动派的儿子”。一家人去粮站,户口本上的家庭成分,就能换来工作人员的白眼和慢待。所以,当1973年那份平反证书送到家时,全家人百感交集。 母亲抱着它,哭了一整夜,把半辈子的委屈都哭了出来。父亲吴韶成,一个坚毅的医生,当时竟也双手颤抖,泪流不止。 这份迟来的荣耀,足以成为一条人生的捷径,可吴家人却不约而同地,把它当成了一把衡量自己言行的戒尺。 父亲一生行医,曾有两次板上钉钉的晋升,院领导都善意提醒,凭烈士家属身份能获得政策照顾。他都摆摆手拒绝了,“当医生,靠的是手上的技术,不是靠先人的功劳。” 而祖父身上这份骨子里的固执,也像某种无声的印记,悄悄传给了吴红,成了她性格里抹不去的一部分。 护校毕业时,她成绩排年级前三,民政部门看她是烈士后代,主动联系,说可以安排到条件更好的机关医院。 吴红没跟父亲争辩,只是顺着话头应了下来,可等填志愿时,她还是瞒住了父亲,在表格上填了自己真正想去的省人民医院。 他们守护着一个共同的准则:绝不借着先辈的名头,为自己谋求半分便利。家里有一张传了三代的半张信纸,是祖父吴石留下的。 吴韶成传给吴红,吴红又交给了自己读医学院的儿子。纸上没有多余的话,只端端正正写着八个字:“家国大义,不在言语,在躬行。” 每一笔都透着沉甸甸的分量,让人看过就忘不掉。” 行动,才是这个家最看重的东西。 父亲吴韶成从医学院毕业,主动申请去了豫东偏远的基层医院。三十五年,从一个走村串户的住院医,干到能独当一面做阑尾炎手术的主任医师,他从没跟人提过自己的父亲是谁。 吴红也是如此。 她把“躬行”两个字,揉碎了,融进了每一天的琐碎工作里。不管天气如何,每天早上七点半,吴红都能准时到岗,她雷打不动的第一个工作环节,就是逐一检查抢救车药品的有效期,确保没有任何疏漏。曾为杜绝感染风险,她硬是提前到岗,把消毒好的注射器挨个检查了一遍。 有年轻护士手生,她不骂,而是搬个凳子坐在病床边,手把手地教,枕头怎么调整最舒服,眼药水怎么滴最准——瓶口离睫毛至少得有一厘米。一位独居老人住院,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拉着她的手说:“你比我亲闺女还亲。” 1993年,科室不幸出现术后感染,人心惶惶。吴红二话不说,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熬了好几个通宵,硬是把原因查了出来。疫情最紧张时,她第一个报名去发热门诊,在医院连着吃了二十几天的泡面。 到了评优的时候,吴红从不在意自己是否能入选,反而一次次把机会推给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帮他们更快融入团队、获得肯定。 有一次获奖,她在台上没讲什么豪言壮语,反而分享了自己照顾普通百姓的故事。她说,祖父当年守护这个国家,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普通人能安稳生活,而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守护他们的健康。 证书被发现后,吴红小心地用一块红布把它包好,郑重地放回家中书柜的上层。 在那个抽屉里,证书的旁边,安安静静地并排躺着两样东西 —— 一样是父亲用了几十年、橡胶管都泛了旧的听诊器,另一样是她自己的护士资格证,两物相邻,像在诉说着两代人的坚守。这三样东西,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的传承。 大家终于明白,吴红身上那股让人敬佩的劲儿是从哪来的了。 那张证书,只不过是为她早已在行动中闪耀的精神,找到了一个源头的注脚。 信息来源:大河网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