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

悠然话史 2025-10-23 11:41:05

1998 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 5 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朴树却抬眼回了句:“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   2025年秋,朴树郊区小院的晾衣绳被风吹得晃荡。   洗得发白的首师大校服挂在中间,袖口磨出毛边,衣兜还塞着半张纸。   他伸手掏出纸,上面是《白桦林》的草稿,字迹歪扭,还画着修改的音符。   这是1998年他在家啃老时写的,那时母亲劝他去刷盘子,他却攥着这张纸说“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如今纸都泛黄了,话却应验了。   1996年冬,北大家属院的楼道里,朴树抱着吉他坐在台阶上。   父亲濮祖荫刚上完课回来,手里拿着本英语课本:“你退学后,这书一直没扔。”   朴树接过课本,发现空白页被自己写满了歌词,还有用英文译的外文歌。   那是他退学前的习惯——英语课不听讲,就把喜欢的外文歌译成中文练创作。   有次译到动情处,被老师点名,他站起来还在哼旋律,引得全班笑。   如今他翻着课本,突然有了灵感,抱着吉他就弹,楼道里的声控灯亮了又灭。   1997年夏,北大操场的角落,朴树每周三都会来弹唱。   一开始只有两三个学生凑着听,后来人越来越多,有人带垫子来占座。   他总唱没名字的歌,唱到《那些花儿》的雏形时,有女生听哭了。   “这首歌叫什么?”女生问,他摇头:“还没改好,等好了再告诉你们。”   有次母亲路过操场,远远看见围着的人,听见儿子的声音,悄悄站在树后。   直到人群散了,她才走过去,递上一瓶水:“天热,别中暑了。”   朴树接过水,没说话,却把刚写的一句歌词念给母亲听,母亲没听懂,却笑了。   1998年3月,家里的小房间里,母亲把炸酱面放在朴树桌前。   “你已经在家啃老五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面条的热气飘到朴树脸上,他放下吉他,从抽屉里摸出两盘磁带: “妈,这是《白桦林》和《那些花儿》,我改了几十遍,肯定能成。”   母亲拿起磁带,标签上是朴树的字迹,她没说话,只是把面条往他跟前推了推。   第二天,朴树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去麦田音乐,车筐里除了磁带, 还有本英语课本——他想万一没成,还能靠译歌词找个活干,没告诉父母。   等了三个小时,朴树终于拦住高晓松,把磁带塞过去。   《白桦林》的前奏刚响,高晓松就愣了,没听完就说:“签合同!” 条款只有一行字,朴树却反复看了好几遍,怕自己看错了。   回家路上,他特意去商场,花半个月生活费给父母买了台收音机—— 以前家里的收音机总坏,父母舍不得换,他一直记着。   到家时,父亲正在看学术期刊,母亲在缝衣服,他把收音机放在桌上:“以后能听我唱歌了。”   母亲摸了摸收音机,又摸了摸他的头:“别乱花钱。”   1999年专辑《我去2000年》火了,朴树却躲着采访。   有次演出完,他揣着演出费去胡同口的粮油店,给父母买了桶最好的花生油。   母亲看着油桶,笑着说:“以前你爸总说,等你有出息了,就吃好油。”   朴树没说话,却在厨房帮母亲炒菜,油香飘满屋子,父亲在客厅听着收音机里的《白桦林》,跟着哼。   后来朴树红了,不上综艺不接代言,却总陪父母去买东西,有人认出他要签名,他都笑着说:“先陪我爸妈买完菜。”   2025年,朴树在太湖湾音乐节说明年不演出了。   台下歌迷喊“支持你”,他鞠躬,眼里有光。   回到郊区小院,他把那件首师大校服叠好,放进衣柜,旁边是父母的照片,还有那台旧收音机——早就坏了,他却没扔。   母亲偶尔来住,还会摸着收音机说:“当年你说写歌能养活自己,我还不信。”   朴树笑着给母亲倒茶:“现在信了吧,还能让您和我爸过上安稳日子。”   如今他还是喜欢抱着吉他写歌,写累了就去院子里晒太阳,像1998年那样,只是现在,他不用再担心母亲劝他去刷盘子,   因为他用歌声,撑起了自己的生活,也撑起了父母的安心。   信源:50岁的朴树,成了要钱不要命的“疯子”?——澎湃新闻

0 阅读:0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