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下妻儿隐姓埋名28年,只为给国家造出两弹,邓老一生有多伟大 什么是国,什么是家?如果让你离开妻子,抛下儿女,隐姓埋名28年,只为给国家做一件事儿,你愿意吗? 1924年,邓稼先在安庆怀宁出生。由于父亲邓以蛰是受聘于清华大学的哲学教授,邓稼先未满一岁就跟随母亲来到北京。聪颖刻苦的邓稼先在上学期间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对数学科目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天赋。大他两岁的杨振宁是他的至交好友,两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一起钻研理科难题。1937年,侵华日军攻入北京,甚至还在占领期间要求中国学生举着日本国旗上街庆祝。还是高中生的邓稼先一把扯下日本国旗,将旗子撕碎后踩在脚下。年少时的他在目睹日寇犯境、家国沦丧后,已然树立起了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1941年,邓稼先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物理学专业,毕业后的他就成为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助教。这在常人眼中无疑是体面且清闲的工作,可邓稼先却认为自己储备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为此,他在1948年选择去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修满了所有学分,获得了该校物理系的博士学位。美国导师很看重他身上卓越的物理学潜质,甚至一度想带他去英国继续深造。当所有人都以为前途无量的邓稼先会在美国开启光辉的科研生涯时,他却在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就迫不及待的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 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学成归国的邓稼先在第一时间服从安排,进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此时,年仅26岁的邓稼先还不知道未来的他将会被赋予怎样的重任。1950年10月,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组织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在日本投放过两枚原子弹的美国公然叫嚣要将原子弹当做普通炸弹运用在朝鲜战场,为了拥有和美国抗衡的筹码,我国当即在1955年将研制核武器提上日程。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是这一重大任务的主要负责人。彼时,我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别说原子弹了,就连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核物理领域的科学家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就在钱三强为人手不够发愁时,发表过诸多关涉核理论论文的邓稼先进入了他的视线。1958年,钱三强将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咱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让你来做这项工作。聪明的邓稼先当即明白了话中的深意。当晚,他回到家就和妻子露西说,我的工作有调动,这个家以后就要靠你了。然而,当一头雾水的妻子问他要做什么工作,去到哪里,能不能写信联系时,他却再三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能说,也不可以通信。自那天开始,邓稼先告别了妻子,抛下了一双未满五岁的儿女,彻底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已然去往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开启了原子弹理论研究这一重大工作 美国当年为了研究出原子弹,可是组织了奥本海默在内的各国一流科学家。然而,彼时的邓稼先所带领的团队不过只是28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物理系学生。此前来援助的外国专家也全部被撤走,还带走了重要的图纸和数据。面对我国核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的现状,邓稼先只能一边给学生教学,一边做科研。与此同时,我国的计算机设备极为有限,团队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靠简易的手摇计算机,还有大量的计算都要靠人力来完成。为了得到一个准确数据,邓稼先带领团队不惜开展上万次的推导验算。他们分三班倒,24小时都在实验室搞研究,仅仅半年时间,用掉的草稿纸就堆得像山一样高。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团队最终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就此打破美苏核垄断,成为了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在完成国家交给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后,邓稼先马不停蹄来到氢弹研制小组,和于敏等人一起跟进氢弹研制任务。他和团队不断完善氢弹的设计构想,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1967年6月17日,我国首颗氢弹试爆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而我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简直就是全球科研历史上的奇迹。而这奇迹的开创离不开邓稼先的辛苦付出。1979年,我国进行某次氢弹实验时,由于降落伞的失误,导致氢弹直接从高空落地。为了在第一时间找到失误原因,邓稼先不顾他人阻拦,冲进试验场寻找弹头。在确保氢弹完好无损后,他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在这次实验结束后,邓稼先受到了放射性物质的影响,检查报告的所有指标几乎都不合格。即便身体情况每况愈下,邓老始终坚持在核武器科研第一线工作。1985年,邓老被检查出直肠癌晚期。无法参与一线工作的他,这才返回北京养病,得以和分别28年的家人团聚。 邓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尽全身力气在病榻上写下关于我国发展核力量的几点建议,同时还不忘叮嘱同事,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邓老还在挂心着核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