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电话来了,因为欧洲急了。这几天,荷兰政府拿着二战时期的老法律,硬闯一家中资

桉闻通史 2025-10-23 18:08:40

荷兰的电话来了,因为欧洲急了。这几天,荷兰政府拿着二战时期的老法律,硬闯一家中资控股的芯片公司,抢管理权、赶中方高管,本想耍耍威风,结果反手把整个欧洲车企的“芯片饭碗”给掀了。   你可能没听过安世半导体,但你坐的奔驰、宝马、大众电动车里,十有八九装着它家的芯片;全球每五颗车用功率器件,就有一颗是它造的。现在倒好,荷兰一句话,供应链卡壳,欧洲车企直接慌了神,大众的生产线开始断断续续停,雷诺连新订单都不敢接了。   这事儿得从9月底的一个“突袭”说起。9月30号,荷兰经济事务部突然掏出一部1950年的《商品供应法》。这玩意儿本来是二战后,用来管物资短缺的,现在居然用来对付安世半导体。没有听证会,没有证据,就一句“涉及国家安全”,直接派专员进驻公司。   当天,安世的中方总经理、技术总监正开着生产调度会,就被荷方人员“请”出了办公室,电脑里的生产数据、订单明细都被锁了,连私人东西都不让多带。更荒唐的是,后续审批权全归荷兰政府,无锡工厂(安世全球最大封装基地)的订单要传到荷兰批,流程比以前慢了三倍。这哪是监管?分明是明抢。   荷兰怕是忘了,安世70%的产能在中国,欧洲车企每年要从这儿买28亿欧元的芯片。相当于大众半年的电动车芯片采购量,这一卡,等于直接掐住了欧洲车企的脖子。   咱得先说说,安世半导体的“分量”。它早年是荷兰恩智浦的核心业务,2017年被中资财团收购后,光在中国大陆就砸了50亿人民币扩产:天津的晶圆厂月产能50万片,能覆盖从40纳米到28纳米的车规级工艺;无锡的封装厂更牛,全球每10颗车规级功率二极管,就有3颗从这儿出来。   特斯拉柏林工厂的Model Y,用的就是安世的MOSFET芯片;奔驰EQE的电源管理模块,缺了安世的小信号晶体管就没法启动。欧洲车企早就被它“绑死”了,不是不想找替代,而是安世的成本比欧洲本土企业低30%,质量还更稳定,这些年欧洲车企早把自家的备用产线砍了,现在突然断供,哪儿那么容易补上?   10月初,大众ID.3的生产线就出问题了。原本每天能下线2000辆,现在因为缺安世的功率芯片,每天只能开半天工,10月承诺的交付量得往后推6-8周,4S店的销售天天被客户追着骂;雷诺更惨,纯电车型Megane E-Tech因为缺芯片,10月中旬直接暂停接收新订单。   面对荷兰的不讲理,中国这边也没惯着。10月中旬,商务部直接宣布对镓、锗两种关键金属,还有车规级芯片封装基板实施出口管制。别小看这两样东西:安世做功率芯片,得用镓做衬底材料,全球90%的镓加工产能在中国;封装环节更离不开中国产的基板,全球80%的车规级封装基板是中国台湾和大陆企业造的,荷兰自己连条像样的生产线都没有。   这招下去,安世德国汉堡厂先扛不住了,原本每天能封测12万颗芯片,现在因为缺基板,只能开一半产能;无锡工厂虽然有库存,但采购部门天天催供应商发货,可没出口许可证,谁也不敢动。   更绝的是,长电、通富、华天这三大中国封测厂,已经组织了200多人的工程师团队,要在90天内把安世汉堡厂的产线图纸,翻译成国内设备能读懂的“技术方言”。要是成了,欧洲车企哪怕拿不到安世的货,也能在中国找到一模一样的替代产线,荷兰这步棋算是彻底走臭了。   其实这事儿最讽刺的是,荷兰政府口口声声说“防技术外流”,可安世的核心技术本来就是欧洲的。中资收购后不仅没把技术带走,反而投了12亿欧元升级:研发出的1200V SiC MOSFET芯片,已经装进了宁德时代的储能变流器,还进了英伟达H100服务器电源的供应链,等于帮欧洲技术打开了中国市场。   结果荷兰倒好,反手给了一刀,这不是恩将仇报是什么?再说了,车规级芯片用的都是28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根本算不上“尖端技术”,欧洲自己的英飞凌、安森美都能造,荷兰拿“安全”当借口,纯属找补。   现在欧洲车企算是彻底被逼到了墙角。说白了,荷兰这事儿就是典型的“短视”。以为仗着有阿斯麦,就能拿捏别人,却忘了欧洲车企早被中国供应链绑死了。全球化时代,谁想搞“脱钩断链”,最后坑的都是自己人。   现在荷兰经济部已经开始偷偷跟中国商务部接触,想缓和关系,可之前把事做太绝,哪那么容易收场?欧洲车企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催荷兰松口,再拖下去,他们的电动车市场就得被比亚迪、特斯拉抢光了。   你说荷兰这波亏不亏?本来好好的合作,非要搞政治操弄,结果把自己的车企逼到断粮。要是荷兰一直不松口,欧洲车企真把生产线搬到中国,到时候荷兰丢的可就不只是面子了——你觉得欧洲车企最后会选哪条路?

0 阅读:341

猜你喜欢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