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毛主席突然问身边的人:功德林里,还有国民党战犯吗?“还有,主席”,工作人员回答说:“还有200多名顽固分子在那里接受改造”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分子也剩一把骨头了。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都放了吧。” 杜聿明早年出生在陕西米脂,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投身东征和北伐作战。抗日战争爆发,他指挥部队在昆仑关一带对抗日军,率领士兵冲锋,缴获不少敌方武器。1945年,他出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带领部队进入沈阳等地控制局势。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他负责徐州剿总指挥,部队在陈官庄地区顽抗,遭受重大损失后,他尝试化装逃跑,在河南永城一带落入解放军手中,随后被押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 王耀武出生于山东泰安,加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抗日时期指挥第七十四军在淞沪会战中抵抗日军进攻,部队付出沉重代价。1945年,他担任国民党第四方面军司令,在湖南芷江主持日军受降仪式。1948年济南战役中,他作为第二绥靖区司令组织守城,城池失守后化装潜逃,在寿光乡村藏匿一段时间,被解放军搜捕队伍发现并俘获,转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沈醉来自湖南湘乡,早年进入国民党军统局,担任执行科科长,负责情报和行动事务。1945年后,他升为军统局本部总务处长,管理内部后勤。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他任云南站站长,在成都开展活动,后被卢汉部队逮捕,移交给解放军,先关在昆明陆军监狱,又转到重庆白公馆,最后押解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黄维出生在江西贵溪,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作战。抗日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在武汉会战阻击日军。1948年淮海战役,他担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在双堆集地区指挥作战,部队被包围后,他化装成普通士兵突围,在周庄附近被解放军士兵抓获,送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杨伯涛出生于湖南芷江,早年加入国民党军队,抗日时期参与昆仑关战役指挥作战。1948年淮海战役前,他出任第十八军军长,隶属第十二兵团,在双堆集地区参与战斗,部队溃败后,他被解放军俘获,先在教导队接受学习,然后转入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1949年解放战争收尾阶段,国民党部队溃败,大批军官落网,有名有姓的超过千人,被集中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里原是旧监狱改造而成,提供日常学习政策的机会,不设严刑和重体力劳动,每天供应三餐。管理人员定期分发报纸,报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进展,战犯们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外部变化。 1953年朝鲜停战协议签署,管理所张贴相关公告,战犯们获知美国军队被推回三八线的事实。这段时期,一些战犯开始反思国民党时期的作战经历。管理所针对杜聿明的腿伤,从香港采购进口药品,医务人员定期处理。王耀武的胃病得到特殊照顾,厨房准备单独饮食。沈醉需要书写材料,管理所配备桌椅和纸笔。 1956年,管理所开展坦白活动,杨伯涛在会上交代淮海战役中部队士兵吃麦苗维持的情况,其他战犯随之讨论国民党军队与民众关系的差异。从1959年建国十周年开始,分批特赦战犯,第一批三十多人包括溥仪,陆续六批释放。剩余顽固分子继续关押,到1975年还有两百多名。 1975年,毛泽东询问功德林剩余战犯数量,工作人员报告两百多名仍在改造。他指示释放这些人,因为关押时间长,年龄已高。指示传达后,管理所组织准备工作。释放当天,政府提供新衣服,每人发放一百元安置费,还在北京饭店安排饭菜,包括八个热菜和四个凉菜。 释放后,一些战犯选择去台湾,有十人提出要求,中央同意不加干涉。另一些去香港投靠亲友,大部分留在大陆安置生活。黄维在北京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负责整理历史资料,参与相关会议。 沈醉在北京居住,撰写回忆录《军统内幕》,记录国民党情报机构内部运作,完成后交给出版社发行。杜聿明在政协任职,见到从美国返回的女婿杨振宁,两人交谈过去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