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千年古寺开口说话!中国这项黑科技落地,欧美这次真措手不及了

康安说历史 2025-10-23 23:50:39

早就说了,中国科技实力不简单!刚刚,国内又一科技应用成果落地,估计让欧美又一次措手不及了! 前些日子,有媒体独家爆料,称夸克在推进一项代号为“C”计划的AI业务。这个消息一出,不少行业内的人就展开了猜测,有人说“C”是AI眼镜、有人说是智能汽车……反正说啥的都有。 10 月 23 号夸克直接揭开了谜底,“C” 计划哪儿是搞什么虚头巴脑的新设备,核心是把 AI 对话和搜索捏在了一起,还立刻拿出了实打实的成果。就说山西平顺县吧,那可是有名的 “地上古建博物馆”,从唐朝到清朝的老建筑攒了 237 处,像原起寺、天台庵这些国宝级的宝贝,都沿着河谷摆着。 之前好多人去打卡,尤其是因为《黑神话:悟空》取景火了之后,游客乌泱泱的,但讲解员就那么几个,解说牌上那点字根本不够看,好多人逛完只记得拍了照片,啥历史典故都没搞明白。 现在不一样了,打开夸克 App 对着石柱拍张照,几秒钟就有答案蹦出来:这是五代时期的遗存,上面的字记着当年有个僧人化缘建寺的故事,连建筑的梁架结构、脊兽的寓意都讲得明明白白。 别说古建了,你拍碗当地的驴肉甩饼,AI 都能告诉你大概多少卡路里,还教你怎么吃最地道。平顺文旅局的局长都感慨,这些沉默了千年的老建筑,终于能 “开口说话” 了。 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花架子,是真真切切让每个游客受益的科技应用,10 月 15 号揭牌那天,好多当地人和游客当场试了,都夸这技术太贴心。 能做到这点,背后的硬实力藏不住。夸克可不是瞎琢磨,是把阿里巴巴的通义大模型当 “大脑”,把平顺县的地方志、文物资料、专家研究成果全 “喂” 给了 AI,让它真的 “读懂” 了这些老东西。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给文物建数字档案,帮游客规划路线,推荐吃住,把整个旅游流程都用 AI 串起来。这种把高科技用到老百姓日常里的实在劲儿,欧美那边真不一定赶得上。 再往深了说,“C” 计划的野心可不止于景区讲解。夸克直接在 App 里加了个 “助手” 入口,既能搜信息,又能像聊天一样问问题,写东西、翻译、看文档都能搞定,不用再在搜索软件和 AI 助手之间来回切换。 要知道,夸克本来就在全球消费级 AI 应用里排第九,比不少欧美产品都靠前,现在把 “搜索 + 对话” 合二为一,等于把实用度又提了一个档。 更厉害的是,它用的通义大模型最新版,已经超越了 GPT-5 这些欧美热门模型,冲进了全球前三,这技术硬实力摆在这里,谁还敢说中国 AI 不行? 反观欧美那边,虽然也有不少 AI 成果,但要么偏重于实验室里的技术炫技,要么落地的东西离普通人太远。美国 OpenAI 的 Sora 能做逼真视频,看着是厉害,但到现在也没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德国投了 16 亿欧元搞 AI 计划,重点还在机器人研究这些偏工业的领域,离旅游、日常查询这种民生场景远得很。 英国的 “深度思维” 能解奥数题、预测天气,可这些技术要变成普通人手机里的工具,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咱们倒好,直接把 AI 塞进手机 App,逛个景区、拍个美食就能用,这种从技术到应用的转化速度,绝对让他们措手不及。 而且这可不是夸克一家在发力,看看 2024 年咱们的十大科技新闻,嫦娥六号把月背样品带了回来,“拉索” 找到了宇宙线源,还有世界首款类脑视觉芯片问世,哪一样不是让世界惊叹的硬成果。 夸克的 “C” 计划只是个缩影,说明中国科技早就不是只拼理论、拼论文,而是实实在在往 “用得上、用得好” 上发力。 10 月底还要预售的夸克 AI 眼镜更能说明问题,外观和普通眼镜没区别,却能导航、比价、查信息,把阿里的生态和 AI 能力全集成在脸上,88VIP 到手才 3699 元,这种性价比和实用度,欧美同类产品根本没法比。 那些总觉得欧美科技领先的人可以醒醒了,现在的中国科技,早就不是跟在别人后面跑了。夸克这波操作,一边是把顶尖 AI 模型用到县域旅游里,让千年文化遗产活起来;一边是把复杂技术变成老百姓能轻松上手的工具,这种 “高大上” 和 “接地气” 的结合,恰恰是咱们的优势。 欧美那边还在纠结技术主权、比拼实验室数据的时候,咱们已经把科技成果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这种落地能力和民生导向,才是最让他们措手不及的。 说到底,中国科技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既能上九天揽月,搞嫦娥六号这样的大国重器;又能下五洋捉鳖,把 AI 用到逛景区、吃美食这些小事上。 夸克的 “C” 计划只是开胃菜,后面还会有更多科技成果走进生活。那些曾经看不起中国科技的欧美国家,恐怕得一次次刷新对我们的认知 —— 中国科技早就不是 “不简单”,而是越来越强,强到让他们不得不重视,强到让他们真正措手不及。

0 阅读:74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