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动人的“重逢”是什么样的?是久别重逢的拥抱,还是跨越山海的奔赴?但昨天福州的这场相聚,却让无数人红了眼眶——四位烈士的后人并肩站在墓碑前,当他们的影子与碑上的名字重叠,突然懂了:有些离别,从来不是终点。 70多年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的名字,曾藏在历史的隐秘角落,连亲人都只能在深夜悄悄念起。可当四家人的手第一次握在一起,指尖传来的温度,像极了先辈们当年在隐蔽战线传递情报时的暗号——不用多说,就知道彼此是“自己人”。 罗青长、何遂的后人也来了。他们带着先辈的故事,站在旁边,像在替当年没能见证胜利的战友,多看一眼这盛世。有人哽咽着说“我们来了”,三个字里裹着多少代人的等待?有人红着眼眶摸墓碑上的名字,仿佛在跟先辈说“你看,这山河好好的”。 总有人问,纪念烈士到底为了什么?或许就藏在后人的眼神里——那不是沉重的负担,是接过接力棒时的坚定。就像四家人说的“继续前行”,不是空喊口号,是把“忠诚”“勇敢”这些词,揉进柴米油盐的日子里:上班时认真做好一件事,教育孩子时多说一句“要正直”,遇到不公时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别觉得这些太微小。当年烈士们在暗处战斗,不就是为了让普通人能安稳过这样的小日子吗?他们用生命铺的路,我们一步一步好好走,就是最好的“守”。 看到有年轻人在朋友圈发“这才是该追的星”,突然觉得踏实。当更多人知道这些名字,记得他们为何而牺牲,那束叫“信仰”的光,就永远不会灭。 (消息来源福州日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