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10月24日,浙江杭州,一6旬老人连吃20颗糖炒山楂后,肚子疼得直冒冷汗,到医院检查后她才得知,自己的胃里竟长了个鸡蛋大小的胃结石!网友:好吃也不能贪多啊! 这位阿姨原本只是享受秋日里酸甜可口的零食,谁能想到一把山楂下肚竟然让胃里悄悄结出“石头”。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检查后发现,那颗胃结石足足有鸡蛋大小,阿姨疼得额头冒汗可不是普通吃撑了那么简单。 胃里怎么会长出石头 山楂这东西吃起来酸酸甜甜很开胃,但它含有不少鞣酸。鞣酸进入胃部后,容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当胃酸比较多的时候,鞣酸蛋白就会和食物里的果胶、纤维素等“纠缠”在一起,慢慢聚集成团,最终变成坚硬的胃结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秋冬季山楂、柿子上市后,医院里类似的病人会明显增多,甚至有医院在短时间内就接诊了23名因大量进食山楂出现上腹胀痛、呕吐的患者。 🍂 秋冬季的“隐形陷阱” 很多人觉得吃完大鱼大肉,吃点山楂能帮助消化。这个习惯可能正埋藏着隐患。高蛋白饮食后,胃里蛋白质含量高,此时再摄入大量富含鞣酸的山楂,更容易形成胃结石。像这位阿姨一次连吃20颗,属于大量食用,风险就更大了。有些朋友喜欢空腹享受山楂的酸爽,这也挺危险,因为空腹时胃酸浓度高,鞣酸更容易在胃酸作用下形成结石。 👵 老年人尤其要当心 老年人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消化系统不如年轻人强健。面对山楂、柿子这类鞣酸含量高的食物,更需要格外谨慎,严格控制食用量。偶尔尝鲜解解馋问题不大,但千万别像这位阿姨一样一次性吃太多。对于有胃手术史、糖尿病、甲减等情况的老人,风险更高,更要小心。 💡 美味与健康如何兼顾 当然不是让大家完全告别山楂。掌握正确方法就能降低风险:别空腹吃,每次少吃几个(比如三五个),避免和高蛋白食物(如板栗、牛奶、海鲜)紧挨着吃。成熟的果实鞣酸含量会低一些,所以尽量选熟透的。如果实在不确定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享用,咨询一下医生总没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