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心慌呢?因为马六甲海峡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而他向美国缴的保护费,也是我们间接支付!现在我们自开通航线,他不慌吗? 咱先把这层关系捋透了,新加坡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是靠马六甲海峡“喂”出来的。这海峡可不是普通水道,全球约25%的海运货物都从这儿过,中国更是离不开它——早年间,咱们80%以上的进口石油、超一半的外贸货物,都得从马六甲海峡走。每艘货轮过一次,都要给新加坡交一笔通航费、港口服务费,再加上船舶维修、物资补给这些衍生收入,光是靠这海峡,新加坡每年就能赚走一大笔,它的转口贸易能常年稳居全球前列,马六甲就是核心命脉。 而这些收入里,中国贡献的占比相当高,说“过路费多半是中国缴纳”真不是夸张。更有意思的是,新加坡常年跟美国走得近,不仅让美军在自己境内设了军事基地,每年还得花不少钱买美国的武器、交“安全保护费”。细算下来,这些钱里,可不就有一部分是从中国缴纳的海峡费用里来的?等于咱们间接帮它给美国交了保护费,这事儿听着就挺微妙。 新加坡心里门儿清,自己的繁荣,本质上是踩在了“地缘红利”的节点上。它国土面积就700多平方公里,没资源、没工业基础,全靠“做中间商”吃饭,马六甲海峡就是它最大的“生意本钱”。这些年它能稳坐东南亚金融、航运中心的位置,靠的就是中国等国家对马六甲的依赖——你越离不开这海峡,它的收入就越稳,在大国之间周旋的底气就越足。 可中国也不傻啊,一直都在想办法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些年咱们陆续打通了不少新通道:先是和巴基斯坦合作建了瓜达尔港,中东的石油可以直接从瓜达尔港上岸,通过陆路运到中国,不用再绕马六甲;后来又修了中老铁路,东南亚的货物能通过铁路直接进入中国西南,海运的需求又少了一块;加上中欧班列、中俄油气管道这些线路的完善,咱们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一年比一年低。 这一下,新加坡的“饭碗”就有点悬了。以前它敢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给美国当“桥头堡”,是吃准了咱们没别的路可选。现在咱们自己开通了新航线、新通道,过马六甲的货物少了,它的通航费、港口收入自然会受影响。更关键的是,它的“地缘价值”在下降——一旦中国不再那么依赖马六甲,它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的筹码就少了,既怕赚不到中国的钱,又怕美国觉得它没了利用价值,两头为难,能不心慌吗? 其实新加坡的处境也挺矛盾的。它夹在大国之间,想靠抱美国大腿求安全,又得靠中国市场和航运需求求发展,这种“两头靠”的策略,本来就需要精准平衡。可它忘了,任何地缘红利都不是永久的,中国主动开辟新通道,不是要跟谁对着干,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供应链安全。现在它慌,说到底是以前的“舒适区”被打破了,习惯了的赚钱模式要变了。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利益为王”。新加坡以前靠马六甲吃红利,是赶上了时代;现在中国开辟新航线,是顺应自身发展需求。对新加坡来说,与其心慌,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调整策略——毕竟,跟中国这样的经贸伙伴好好合作,比抱着美国的“大腿”更靠谱,靠“中间商”吃饭不如靠实打实的互利共赢,这才是长久之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