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倒霉的总统,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也不是因为他没本事,而是他偏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当上了美国总统。 特朗普2025年1月就职后,美国外交迅速转向“美国优先”2.0版,但国际环境已非第一任期可比。世界正加速多极化进程,美国影响力扩散到新兴力量手中。俄罗斯乌克兰冲突持续,欧洲国家军费激增,中国在中东斡旋沙特伊朗和解,海湾地区缓和紧张。亚太国家加强区域合作,日本韩国推进多边贸易框架。美元储备份额虽仍领先,但石油结算中人民币占比上升。特朗普团队试图重塑联盟,却发现盟友已不愿全盘依赖美国。这不是个人失误,而是赶上全球权力重组的节点,美国单极时代渐行渐远。 中东政策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道难关。2025年5月,他开启中东三国访问,优先沙特阿联酋埃及,承诺美国不再“指手画脚”干预国家构建。这回应阿拉伯国家长期不满,却忽略了地区自主趋势。沙特伊朗2023年在北京斡旋下恢复外交,2025年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石油出口部分采用人民币结算。特朗普扬言对伊朗核计划施压,甚至威胁炸平设施,但伊朗拒绝美方提议,转而加强与俄罗斯中国联系。解除叙利亚46年制裁虽促成沙以关系正常化讨论,却无法逆转海湾国家多边布局。美国中东安全治理影响力减弱,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在多极框架下显得力不从心。 亚太地区盟友关系同样考验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2025年10月底,他访问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推动巨额投资协议,但细节模糊引发疑虑。日本韩国对特朗普防务要求不满,担心盟友义务加重。菲律宾加强与美军协调南海巡逻,却同时扩大与越南军贸。东南亚国家受贸易战波及,响应特朗普政策多为短期交易,长远仍存戒心。特朗普团队强调印太战略,但盟友如日本推进CPTPP框架,韩国签署区域巡逻协议。这些举动稀释美国威慑,亚太国家寻求平衡,避免把安全押注单一大国。特朗普的“买单”模式虽获部分投资,却加剧盟友对美国可靠性的质疑。 欧洲防务自主步伐加速,让特朗普的北约议程陷入被动。2025年,德国法国波兰推动欧盟乌克兰防务一体化,动员冻结俄罗斯资产支持基辅。德国军费预算增加数百亿欧元,用于本土导弹生产,总对乌克兰援助近90亿欧元。法国总统签署指令,提升军费至GDP3.5%目标。欧盟启动“欧洲无人机墙”计划,整合边境部署。特朗普冻结部分乌克兰军援,要求盟友分担更多费用,但欧洲国家已转向独立采购。柏林欧盟总部会议强调战略自主,德国成为关键玩家。这削弱北约凝聚力,特朗普的“过时负担”言论进一步疏离盟友,欧洲正从美国影子中走出来。 红海冲突加剧美军资源消耗,凸显特朗普军事承诺的困境。2025年3至5月,美国发动“粗野骑士”行动,对胡塞武装目标实施800余次空海军打击,耗资数亿美元。胡塞虽同意停火,却在7月恢复袭击,针对前往以色列港口船只。美军舰艇绕行,sonar监控海域,巡逻机从吉布提起飞轰炸仓库。特朗普团队宣称打击伊朗支持的胡塞基地,保护航道,但袭击频次虽降,资源捉襟见肘。胡塞声明威胁美国资产,引发国会辩论补充预算。这场持久消耗战暴露美军全球部署极限,特朗普的快速结束承诺在多极干扰下难以兑现。 这些挑战交织成网,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议程面临多极化浪潮。沙特能源转向蚕食美元根基,亚太盟友多边化稀释影响力,欧洲自强弱化北约,红海拖累海军。2025年联合国大会,特朗普呼吁重塑秩序,但掌声稀疏。全球治理从美国主导转向多边平衡,中国俄罗斯新兴国家填补真空。美国内部分化加剧外交工具化,特朗普极端议程虽追求现实目标,却忽略国际共识。长期看,多极化利于中国地缘政治,但对美国是战略收缩信号。特朗普不是无能,而是时代受害者,他的雄心在权力扩散中渐趋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