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以为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不投入、精神状态差

熊丙奇 2025-10-25 17:20:17

很多人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状态,以为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不投入、精神状态差。而其实,人的能力是分化的,尤其到了高中,分化程度越来越大。无视这种差距,用一个模式培养学生,结果必然是只有10%左右比较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随着普职比提高(今后可能普及普高),更多学生在高中会什么都学不到,因为他们根本没能力学习普高课程,能力和兴趣点都在其他方面。但家长不承认这一点,只怪孩子不努力、不投入。 这就是为什么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多元选择的原因。不能把所有学生都纳入一个评价体系,按总分(名次)评价,而应该关注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素质表现。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擅长技能的学生被逼着学习学术课程,数学不好的学生被要求必须补上数学“短板”。因为社会接受的是总分(名次)评价。 这导致学生学业内卷,学校和家长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培养,根本听不得孩子说“我不想学”“我根本学不会”。成绩好的学生满足于“学业成绩”,但除了能刷高分外,不少“学霸”没有自己的兴趣,进大学后变为“空心人”。还有很多学生受不了这样的学习,而厌学、拒绝上学。 认识一个朋友,他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了五六个培训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都给孩子保持这样的培训节奏,孩子也很配合他们的要求,在班上成绩一直不错,是妥妥的“学霸”。但到了五年级,孩子成绩直线下降,厌倦上学、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且出现自伤行为。去医院检查,得了严重的抑郁症,父母彻底崩溃,不再要求孩子学习,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现在,全国这样的学生有约300-400万。

0 阅读:0
熊丙奇

熊丙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