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国库里从不缺粮,可百姓却在排队买面包;工厂的计划表上写满“五年赶超”,可拖

小海日常生活 2025-10-25 18:02:38

苏联的国库里从不缺粮,可百姓却在排队买面包;工厂的计划表上写满“五年赶超”,可拖拉机永远缺零件。这不是苏联人懒,是制度性荒诞——当权力以“正义”之名垄断一切分配,创造者就成了仆人,汲取者却成了主人。 你见过更讽刺的画面吗?乌克兰的黑土地里长出的小麦堆成山,这些被称作“上帝的礼物”的粮食,转眼就被国家征调拉往港口,换外汇买工业设备。西伯利亚的粮库里,老鼠在粮食堆里打洞,而莫斯科街头的市民要冒着寒风排几小时队,才能抢到限量供应的面包。 1989年时,全苏1200种生活消费品里,1150种都供不上,36个大城市重新启用了凭卡购物制度 。那些在集体农庄干了一辈子的老农,看着自家种的粮食被拉走,孩子却要饿肚子,谁还愿意好好种地? 工厂里的景象更荒诞。墙上的标语写着“赶超西方”,机床旁的技术员却对着缺件的拖拉机叹气。国家把钱都砸给了机器制造业,甲类工业比重甚至超过了卫国战争时期,可造出来的多是陈旧设备 。 企业的生产指标全由上级定,95%的产量都得满足国家订货,就算知道零件不够,也只能硬着头皮填报表。后来大家才发现,苏联连造潜艇螺旋桨的精密机床都没有,得靠克格勃和东芝公司搞秘密交易,用“调包计”才能把设备运回国。 最让人寒心的是权力造就的鸿沟。斯大林时期就定下的特权制度里,干部级别直接挂钩待遇:高级官员能去内部特供商店买鱼子酱,花10%的收入就能养活全家;普通百姓却要把60%的收入砸在吃饭上,还常常买不到。 勃列日涅夫收藏着百把猎枪和数十辆名车,收到的纯金半身像能换一栋别墅,而乌兹别克的百姓还住在没自来水的土窑里 。叶利钦说得直白:权力金字塔尖的人早就过上了“共产主义”,代价是千万创造者的牺牲。 这种制度最可怕的地方,是它颠倒了奖惩。农民多产粮得不到好处,不如躺平;工人改进技术没用,反正指标由上级拍脑袋定。 相反,那些擅长钻营的人,不用种地不用做工,靠手里的权力就能分到别墅、特供商品,甚至决定资源流向。戈尔巴乔夫一边喊着反特权,一边让国家花8.5亿卢布给自己建豪华别墅,把山都“开膛破肚”只为享乐 。 当创造的人养不活自己,当汲取的人坐享其成,再宏大的计划也只是废纸。粮食堆在库里烂掉,零件卡在分配环节,不是因为苏联人没能力,是制度堵死了创造的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0
小海日常生活

小海日常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