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一上来,整个场子最安静的,竟然是韩国瑜。 这就有点反常了。 按理说,以老韩那个性格,那个嘴,就算不掀桌子,也得出来嚷嚷两句,刷一下存在感吧? 结果呢? 啥动静都没有。 风平浪静,连个朋友圈都没见他发。 你说,这是破防了,还是真就心灰意冷了? 有时候想想,一个人真正绝望的时候,可能不是破口大骂,也不是据理力争。 就是沉默。 连一个字都懒得跟你说了。 哀莫大于心死,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一门曾经震天响的大炮,最悲哀的结局,不是没了炮弹,而是连开炮的念头,都再也提不起来了。 要知道郑丽文当选前,老韩可不是这态度。之前他还公开为郑丽文站台,夸她有战斗力、论述能力强,两人路线一度很合拍,都主打经济务实牌。现在新主席刚上位,党内大佬像朱立伦都出来道贺,他这位“立法院长”反而隐身,反差实在太明显。 这沉默不是没来头。郑丽文上台后公布的首批人事名单里,李乾龙、季麟连分任副主席,背后是连胜文阵营在主导布局。老韩在党内本就没有明确的派系依托,新班子里没他的人,自然犯不上凑上去表态。 更关键的是民调给他的底气。有调查显示,2028年相关支持度里,他以47%远超郑丽文的25%。这种时候出声祝贺,反而像在为对方抬轿,不如沉默着划清界限,保持自己“非依附性”的大佬形象。 他这招沉默战术早有铺垫。9月刚率团“访日”时还很高调,宣称代表整体利益,哪怕遭批评也不收敛,明显在塑造国际层面的形象。现在突然噤声,更像是刻意设计的步调,而非真的消沉。 连台湾光复节这种本该表态的日子,他都让社交媒体停更十几天,和马英九等人的纪念发文形成对比。这种选择性沉默,是在悄悄切割过去的深蓝标签,为后续跨党派整合留空间。 党内都清楚,郑丽文最需要的是“大团结”的场面,而老韩的态度分量最重。他不说话,就等于没给这份团结盖章,这沉默比直接反对更有杀伤力,成了一张隐形的否决票。 老韩的沉默里藏着算计。郑丽文正忙着铺排2026年县市长选举、推进蓝白合作,此时任何表态都可能被绑上战车。保持沉默既能避免卷入派系纷争,又能冷眼观察新班子的漏洞。 他不是第一次用沉默应对变局。之前经历罢免风波后,也曾低调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借基层号召力重新站回台前。这次面对新主席上位,不过是故技重施,用安静攒着后续的筹码。 老韩的沉默从不是心死,而是政治人物的待机策略,既避了风头,又守住了自身分量。但这种反复调整立场的操作,很容易让当初支持他的基层民众困惑。大家觉得,他这份沉默最后能换来想要的结果吗?还是会慢慢耗掉自己的政治根基?郑丽文怒呛 郑丽文简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