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多家公共团体在网上报道称,被任命不久、全权指挥哈尔科夫州乌军联合部队的新任司令官米哈伊洛·德拉帕蒂少将已下令奥斯基尔河左岸的乌军全面撤退,重点保卫库皮扬斯克残余市区,并在奥斯基尔河右岸建立新的防线。当然,该命令是德拉帕蒂个人下达,未经乌军总司令希尔斯基同意,更没有请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要知道德拉帕蒂少将刚接掌哈尔科夫州乌军联合部队指挥权没几天,这么快就做出大动静的军事调整,在乌军内部引发不少议论。 哈尔科夫州一直是俄乌双方争夺的关键区域,奥斯基尔河两岸的控制权更是关乎整个战线的稳定。之前乌军在奥斯基尔河左岸部署了不少兵力,试图依托河流地形构建防御。 现在德拉帕蒂突然下令全面撤退,让不少前线士兵和基层指挥官都有点措手不及。毕竟从阵地构建到物资部署,左岸之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说撤就撤意味着之前的准备基本白费。 库皮扬斯克作为哈尔科夫州的重要城镇,虽然市区已经有部分区域受损,但依旧是交通和后勤枢纽。德拉帕蒂把重点放在保卫库皮扬斯克残余市区,显然是想守住这个关键节点,避免战线进一步崩溃。 可问题在于,这种大规模撤退命令按常理得经过层层审批。乌军内部有明确的指挥体系,像涉及整条河流两岸兵力调动的决策,怎么也得上报到总司令希尔斯基那里,甚至需要泽连斯基总统层面拍板。 德拉帕蒂绕过这些流程单独下令,不少人猜测他可能是看到了左岸防线的危急情况,想抢时间避免更大损失。毕竟前线战局变化快,有时候等走完审批流程,可能就错过了最佳调整时机。 但也有反对声音认为,这种越级决策会打乱整个乌军的整体部署。希尔斯基作为乌军总司令,要统筹全局战线,德拉帕蒂在哈尔科夫州的动作,很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区域的兵力调配。 要是其他方向的乌军因为这次突然撤退需要紧急支援,很容易造成整个防御体系的连锁反应。更别说没请示泽连斯基,这在讲究层级的军事指挥体系里,算是比较严重的程序问题。 奥斯基尔河右岸建防线的计划虽然合理,但仓促之间要完成防线构建并不容易。撤退下来的兵力需要重新部署,还得协调工程部队修建防御工事,物资补给也得跟上。 现在前线物资本就紧张,短时间内集中资源在右岸搞建设,很可能会挤占库皮扬斯克市区的防御物资。而且从左岸撤退到右岸,中间要跨过河流,撤退过程中要是遭遇俄军袭击,损失可能会很大。 不少乌克兰民众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后,也表达了担忧。哈尔科夫州之前已经经历过多次战事,民众对前线局势本来就敏感。 现在指挥官擅自下令撤退,难免让人猜测是不是前线战况比公开报道的更严峻。有些网友甚至质疑德拉帕蒂的指挥能力,觉得他刚上任就搞这么大动作,可能太冒进。 不过也有支持的声音,认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指挥官需要有临机决断的权力。要是事事都等上级批准,很可能会延误战机。德拉帕蒂敢这么做,说不定是已经掌握了左岸防线难以维持的关键情报。 乌军总部目前还没对这事公开表态,希尔斯基和泽连斯基那边也没传出任何回应。这种沉默让局势变得更扑朔迷离,大家都在猜后续会不会有追责动作,或者这道命令会不会被撤销。 库皮扬斯克残余市区的防御现在已经开始加强,撤退下来的乌军士兵正忙着加固工事,设置路障。当地居民也在收拾东西,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毕竟谁也不知道俄军会不会趁乌军调整防线的空档发起进攻。 奥斯基尔河右岸的防线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工程车来回穿梭,士兵们扛着建材在河岸忙碌。只是看这进度,要想在短时间内建成稳固的防线,难度不小。 德拉帕蒂少将目前还没公开解释自己下这道命令的原因,既没说明左岸防线面临的具体威胁,也没提后续的兵力调配方案。这种信息不透明,让前线部队的士气多少受到了影响。 有些士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会服从命令,但心里确实没底。不知道这次撤退是暂时的调整,还是长期的战略收缩,也不清楚后续的作战目标是什么。 乌克兰军事专家在分析这事时提到,德拉帕蒂的决策要是最终能稳住哈尔科夫州的战线,那可能会被视为有魄力的表现。可要是因为这次擅自撤退导致局势恶化,他肯定要承担相应责任。 毕竟在现代战争中,单打独斗的指挥模式早就不适用,协同作战和层级配合才是关键。就算德拉帕蒂的初衷是好的,违背指挥流程的做法也存在很大风险。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奥斯基尔河两岸和库皮扬斯克,等着看这次撤退和防线构建能不能起到效果。俄军那边也没闲着,一直在密切关注乌军的动向,说不定正在制定应对方案。 要是俄军抓住乌军撤退的空档发起猛攻,库皮扬斯克和右岸新防线都将面临巨大压力。到时候德拉帕蒂的这道命令,到底是救场还是添乱,就能见分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