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去珠海围观了WPS多维表格的首次正式公开亮相。这是一款针对企业的协同办公

卢诗 2025-10-28 00:52:54

前两天去珠海围观了WPS多维表格的首次正式公开亮相。

这是一款针对企业的协同办公应用,不但包含传统表格的各种功能,还增加了多视图、小程序、自动化流程等特性,全面融入AI和开放能力,深度满足企业协同办公需求。

但我感触最大的不仅仅是多维表格的各种功能,还有功能背后,技术浪潮的发展趋势。

在十多年前互联网大热之时,谷歌上线了一个Okr考核系统,这是一套明确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因为被谷歌使用而大众所知,后续又被Facebook、Linked in等知名硅谷企业广泛使用,国内也有很多大厂在用。

这套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目标量化,比如过去大家定目标可能会说明年的战略目标是“让公司网站更好”,但在OKR模式下,目标会体现为明年让公司网站的访问量达到100W~,

对,他不会说笼统的好,而会明确到具体的一个数值。接下来就是拆分,一年100W,意味着每个季度25W,然后是每个月要达到多少目标,没实现要找哪里出现了问题。

简而言之,这套管理工具将过去笼统的目标变为了精确量化展示的目标体系。

有人可能好奇了,你说这个,和今天讲的多维表格,八竿子打不着啊? 其实关系非常大

okr的普及不仅仅是okr这款工具的普及,还代表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就是大家越来越习惯拿数据说话。 直观体现就是PPT的退场。

在过去,PPT被视为大公司内部汇报主流工具,很多公司周报月报项目汇报都习惯用PPT进行,故事性的大图片,配合高逼格的UI设计,一度主导了国内职场。但伴随着okr体系普及,数据说话的思维抬头,很多公司开始拒绝PPT,转而走向文档和表格。有的公司甚至明确要求,所有周报必须用一页文档内写下,如果你的汇报内容罗里吧嗦一大堆,那代表就不是关键的事,真正关键的信息,一定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于是很多公司的周报开始走向表格化。

而到了这两年,这个趋势进一步明确,大家发现,在协同办公体系下,其实连周报流程似乎都是多余的。如果大家平时就在一个协同系统内工作,那还有必要把信息堆到周报上沟通吗?如果平时就数据互通,还有必要等周报汇报才知道吗? 这就是数据协同化思路,大家发现很多时候项目协同了,聊天也协同了,但数据并没有协同。不同部门的数据依旧分散在各个系统之中,难以实现协同效应,数据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报表汇总也困难重重、这显著拉长了决策周期。

比如A部门和B部门成员协同办公,平时聊天一块聊,但最后的留档,A部门信息数据存在自己的表格里,B部门信息也存在自己的表格里,协同平台上沟通一大堆,最后落地还是文档表格发来发去。此外,企业存在大量“小需求”,这些需求由于数量众多、变化迅速,通常需要依据具体业务情况进行调整。

于是你会看到,今年7月,钉钉推出AI表格并宣布永久免费;同月,飞书发布升级版多维表格,8月,企业微信发布智能表格功能。协同应用们纷纷进军在线表格,开始增加多维表格功能。 同样的,传统办公软件霸主,金山办公这边,也上线了WPS多维表格。 市场就是这样,原本大家认为,你做协同平台我做办公软件,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但随着技术发展,大家有一天突然发现,两者到最后走向了同一个目标。

至此,AI表格市场成为四战之地,多家企业在此短兵相接。

当然,这一轮战事,WPS的底气很足, 首先,金山办公在办公领域有深厚耕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WPS表格系列产品日活跃设备数量已突破1亿。AI这块,截至今年6月,金山办公的AI月活跃用户数已攀升至2951万,较去年年底的1968万增长了近50%。

其次,多年企业服务经验,让WPS在企业服务这块有足够的技术积累,金山办公多维表格研发负责人杨鼎就表示过,在企业服务领域,定制化是不可忽视的需求。而WPS多维表格恰恰拥有针对不同能力的用户提供了足够灵活的开放体系的能力。“WPS多维表格就像一个魔方一样,在企业里可以串联起数据分析、应用场景,可以跨部门协作,也可以跟AI进行结合,就看你怎么去连接和使用它”

缺少研发能力的小型团队,可以直接使用WPS多维表格模板或者AI能力,做到开箱即用;

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四大插件去做相关的定制化功能;

如果企业编码能力更强,场景更灵活,可以使用WPS多维表格的脚本编辑器,做出系统中没有的功能;

深度使用的企业客户,WPS多维表格的API可以灵活地与业务系统结合,做企业的专属数据管家。

最后,我觉得一个不可忽视的点在于,金山办公对于办公领域的多年专注,几十年踏踏实实做产品没有玩票,这一点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因为很多大厂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追逐风口。 一个常见情景是,某个业务线出现风口,大厂会很快招兵买马快速跟进,抓到风口就继续扩张,风口过去没追上就快速撤退,也就是快进快出。从市场经济视角,这个模式是合理的,因为他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特点,也让大厂可以尽可能的追逐增长点,不错过任何可能的风口。 但这个模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沉没成本。 在新兴业务上快进快出的模式,对消费者市场问题不大,只要你撤退的时候退会员退消费,普通用户没多少沉没成本,直白一点就是,只要你优惠福利到位,很多用户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企业服务市场,沉没成本就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很多公司的管理架构都在你平台上,你战略收缩,对于其他企业可能就意味着需要重新部署平台,再次付出学习成本配合成本。 我和你合作,服务器也设置了,员工也培训了,最后你战略收缩,这业务不做了,我要重新化时间找合作方,再进行培训,这个学习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WPS的优势在于,他们的本行就是办公,也就是任你风吹雨打,他们会一直在这里做下去。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你能一直在这里,这种稳定性,已经足够压倒其他理由了。 君不见日本都还在用3.5寸软盘呢,对于一些企业来说,业务能稳定的跑起来,这种确定性压倒一切。

同时,办公软件的特性,也决定了wps可以进行更灵活的工具化,就像他们呈现的,某电商头部企业,用WPS多维表格实现日常管理提效,应用搭建效率提升95%,决策效率提升60%,IT成本节降达千万级,某市级公安部门,通过WPS多维表格搭建智能反诈系统,作为最佳实践案例在公安体系推广。

对于金山来说,他们是接受WPS作为一个工具性应用,嵌入到客户自身的一些生产场景、平台中进行有效整合的,也就是数据魔方模式。 而对于一些大厂来说,他们的希望更多是将AI表格功能作为一个抓手去建立生态。大厂的布局往往着眼于生态,想要的更多,但对于企业用户们来说,可能未必愿意接受如此深的绑定,咱们就好好做个工具,不要一天到晚想整个大的。

对于这个心态,金山的理解显然更深一点,就像他们说的,企业去使用AI的时候,他关注的往往不是你这个东西够不够新,你这个东西够不够有趣。他更关注的是我投真金白银,买你这么多token,你在我的真实业务场景中能不能落下去,真正的解决问题。

所以AI表格这一战,关键也许并不是前面这个技术,而是后面这个服务。 谁能提供更实用更便利的功能,谁能更平稳更长久的维持服务,谁能更深刻的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在这个市场笑到最后。

目前来看,金山WPS靠着三十余年的行业深耕,可能有更高的几率啃下这个战场。 

0 阅读:1
卢诗

卢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