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能源部长突然宣布 10月27日,美国能源部长赖特对外宣布:未来5年,美国天然气出口要翻番,要是需求够大,未来5-10年可能再翻番。同时,美国还希望8到15年内实现核聚变发电 这消息听着挺振奋,一边要靠天然气在当下抢占市场,一边又瞄准核聚变布局未来,看着像是把短期收益和长期目标都抓在了手里。但细扒下来会发现,这两个目标之间不仅没形成合力,反而藏着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甚至连能不能落地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先说说天然气出口翻番这事儿,看着是顺理成章的扩张,实际早被基础设施卡了脖子。美国的天然气主产区在阿巴拉契亚页岩区,可液化天然气(LNG)出口设施大多在墨西哥湾沿岸,两地之间的长输管道输送能力早就跟不上了。有能源公司高管直言,现在不是缺气,是运不出去,墨西哥湾好几个在建的液化设施,没足够管道送气根本没法满负荷运转。更麻烦的是建管道还得过环保组织和民众这关,之前规划的几条管道项目,因为担心碳排放超标,刚公示就被塞拉俱乐部这些机构告了,毕竟要是这些管道都建起来,年碳排放可能比全美燃煤电厂加起来还多两倍。 运输船的问题更头疼。美国刚出了新规,要求2047年得有15%的LNG出口用美国造的船运,但现在全球682艘LNG船里,美国造的就一艘还挂着印尼国旗,在建的331艘新船里美国也只占了一艘。韩国、日本的船厂造一艘船得两年多,订单都排到好几年后了,美国自己既没技术也缺工人,想凑够需要的45艘船,简直是天方夜谭。能源行业的人都在吐槽,这政策看似想重振造船业,实际是给天然气出口套了个紧箍咒。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供需的矛盾。美国能源信息署七月的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库存已经比过去五年平均水平高6.2%,说明本土供应早就过剩了。可赖特还在喊着扩大出口,这背后其实是特朗普政府的算盘——通过能源出口巩固对全球市场的话语权,还能打压俄罗斯、沙特这些传统能源出口国。但全球需求哪有那么好拿捏,十月下旬天然气价格暴涨12%,看着是需求旺,实际是交易员赌冬天更冷提前囤货,这种短期波动根本撑不起长期翻倍的出口目标,真要是盲目扩产,最后可能落得库存堆成山、价格砸下来的下场。 再看核聚变发电的目标,8到15年内实现,也就是最快2033年、最晚2039年。可上海交大的教授刚在行业大会上说,核聚变要实现工程上的盈亏平衡得达到Q>10(输出能量是输入的10倍),中美两国的目标都是2040年左右才能实现这个节点,真正商业化需要Q>30,那更是远得很。美国现在虽然在核聚变领域占了61%的投资,但大多是风险资本在押注,不像中国有国家队统筹推进,短期之内想突破技术瓶颈太难。一边砸钱扩产高碳排放的天然气,一边说要搞清洁能源的未来。 说到底,美国这波宣布更像是一场宣传战,既想靠天然气出口在全球市场抢地盘,又想靠核聚变概念抢占未来技术高地。可基础设施的硬伤、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技术突破的难度,哪一个都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真要实现这些目标,得先把管道建起来、把造船业搞起来、把核聚变技术突破了,而不是先忙着放卫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能源状况 美国能源业 美国能源法案 美国能源供应 美俄能源 美国天然气价格 美国能源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