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在全国范围内撒网捕捞美少女。这些女孩进京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先掐了几朵尖供自己享用,然后说,剩下的送进宫去吧。 要说清楚这事儿,咱得先看看纪纲是怎么上位的。他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这个明朝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特务头子,靠的不是科举,也不是军功,靠的是“够狠”和“听话”。 朱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靖难之役”,说白了,就是造反,抢了自己亲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他打进南京城那天,皇宫一片火海,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朱棣这皇位,坐得名不正言不顺。 满朝文武,尤其是建文帝的旧臣,看他就像看篡位贼。你朱棣不是要我写登基诏书吗?大学士方孝孺宁死不从,破口大骂。朱棣问:“你怕不怕死?”方孝孺说:“死则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又问:“你不怕我灭你九族?”方孝孺吼得更凶:“灭我十族又如何!” 这种时候,朱棣需要什么?他需要一把刀,一把能帮他干所有“脏活”的刀。 纪纲,就是那个主动递刀的人。 史书记载,方孝孺不是骂吗?纪纲当场就上去,命人把方孝孺的嘴给撕了,从嘴角撕到耳朵根。建文帝的忠臣景清,假装投降,袖子里藏着刀想刺杀朱棣。纪纲把他抓了,不仅是凌迟处死,还“灭其族,发其冢”,连他家的祖坟都刨了,甚至把整个村子的邻居都给株连了。 这种狠活儿,纪纲干得又快又好。他帮朱棣把那些不服的、嘴硬的、有怨气的建文旧臣,挨个儿清理了个遍。朱棣龙颜大悦,觉得这纪纲简直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不,是“贴心大砍刀”。 于是,纪纲的权力飞速膨胀。朱棣给了他“便宜行事”的特权,什么叫便宜行事?就是看谁不顺眼,或者“觉得”谁不顺眼,可以先抓后奏,甚至先斩后奏。锦衣卫的诏狱,成了纪纲的私人刑房。 在这种“皇恩浩荡”之下,纪纲飘了。他开始觉得,自己不是皇帝的刀,而是皇帝的“伙伴”。他帮皇帝干了这么多见不得光的事,皇帝离不开他。 他彻底搞错了一件事:朱棣对他的,从来就不是“信任”,而是“利用”。 朱棣这种靠造反上位的皇帝,疑心病比谁都重。他用纪纲,就像养一条恶犬,目的是让他去咬别人。但纪纲呢,把自己当成了主人。 1407年的那次选美,就是纪纲“认不清自己”的开始。 他以为朱棣选美女,就是图个乐子,跟自己平时抢民女没啥区别。他哪儿知道,朱棣这次选美,压根儿就是一场政治秀。 徐皇后刚死,后宫空虚。朱棣作为“篡位者”,急需向全天下展示自己的“正统性”和“稳定性”。充实后宫,延续皇家血脉,这是最基本的帝王仪轨。更重要的是,这次选的美女,很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族或者官宦之家。把她们弄进宫里当妃子,这叫政治联姻,是拉拢和控制地方势力的一种手段。 这事儿,在朱棣心里,是国事,是皇权! 纪纲倒好,他把这当成了“福利”。他抢走的几个美女,破坏了朱棣的政治布局。朱棣就算当时不知道,事后也会察觉:怎么回事?送来的这批质量,好像没地方上报的那么好? 但纪纲已经刹不住车了。他觉得,皇上的女人我都敢动,还有啥不敢干的? 他开始疯狂敛财,伪造朱棣的圣旨,跑到地方上敲诈勒索。他甚至“僭越”到了极点——私藏了无数的兵器和盔甲,还“私造弓弩,藏匿盔甲”。 有的大臣看不过去,想弹劾他。纪纲直接派锦衣卫把人抓了,丢进大牢。 永乐十四年的端午节,朱棣在宫里搞活动,玩“射柳”。纪纲也参加了。为了在皇上面前显摆,他居然提前跟手下人串通好了。 他故意让手下把柳枝做了手脚,怎么射都能断。轮到他上场,纪纲装模作样地拉弓,一箭射出。他手下那个当“裁判”的锦衣卫镇抚庞英,立马扯着嗓子高喊:“纪大人神箭!一箭中的!” 那场面,纪纲得意洋洋,风头完全盖过了坐在龙椅上的朱棣。 朱棣是什么人?他一辈子最恨别人抢他风头,最恨别人挑战他权威。他坐在高台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纪纲表演。他心里明白了:这条狗,已经不满足于吃剩饭了,他想上桌了。 没过多久,一个被纪纲迫害过的太监,抓到机会向朱棣递了黑状,把纪纲这些年的破事儿全抖了出来。朱棣顺水推舟,下令彻查。 这一查,不得了。选美时抢女人、伪造圣旨、私藏兵甲、蓄养死士……桩桩件件,全是死罪。 1416年七月,朱棣下旨,抓捕纪纲。纪纲甚至都没反应过来,前一天还在耀武扬威,第二天就成了阶下囚。朱棣连审问都懒得审,直接下旨:“凌迟处死。” 就是千刀万剐。 行刑那天,纪纲被押到午门外。那些曾经被他欺压的百姓和官员,把刑场围得水泄不通。当刀子一下下割在他身上时,他才真正明白: 他错把皇帝的“利用”,当成了“信任”;错把手里的“特权”,当成了“皇权”。 朱棣给他的尚方宝剑,是让他斩向敌人的。而他,却用这把剑,砍向了皇帝的尊严,甚至动了皇帝的女人。他从1407年那个下午,走进驿站掐下那几朵“尖儿货”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结局。

理想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