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中国因为长期的国际贸易往来,手里积累了不少美元,就买了大量美国国债,最多的时候在 2013 年达到 1.317 万亿美元,现在逐步减持到七千多亿美元,还是主要持有国之一。 说 “美国还不起钱”,得客观看实际情况。美国现在的债务总额已经突破 34 万亿美元,比它一年的经济总量还多 20%,确实压力很大。历史上美国也有过实质违约的情况,比如 1933 年大萧条时,政府废除了债务里的 “黄金条款”,等于变相少还了钱,但当时说是为了救经济,后来市场也慢慢接受了。 现在美国主要靠发新债还旧债,暂时没出现到期不兑付的情况,但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大家都担心未来风险,所以中国才慢慢减少持有量,2022 年就减持了 1732 亿美元。 中国把这些 “欠条” 卖给其他国家,不是直接喊美国还钱再转卖,而是在国际市场上正常交易。美国国债有成熟的交易市场,就像买卖股票一样,持有者可以随时卖掉。 中国不会一下子全卖掉,那样会让市场大乱,自己手里的国债也会贬值,所以都是少量多次减持,比如 2025 年 3 月就减持了 189 亿美元,这样既稳妥又能调整资产结构。 愿意买这些 “欠条” 的国家,大多是本身就欠美国钱,又缺美元的国家,比如巴西、阿根廷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它们跟美国做贸易或借钱,欠了不少美元债务,但手里美元储备不多,兑换美元还得承担汇率波动的损失。 而这些国家跟中国做生意很多,比如巴西卖铁矿、阿根廷卖农产品给中国,中国会用人民币付款,它们手里就有了人民币储备。 这些国家用人民币买中国手里的美国国债,是符合实际的新操作。以前国际上买卖美国国债都用美元,但现在中国和很多国家的贸易能用人民币结算了,比如 2023 年中日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突破 25%,这些国家手里的人民币足够用来交易。对它们来说,用人民币买美债比换美元再买更划算,还能省下换汇的成本和风险。 买到美国国债后,这些国家确实能用来抵消欠美国的钱。因为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的负债凭证,持有美债就等于美国欠自己钱,而自己又欠美国钱,两边的债务就能互相冲抵。 这种三方操作在国际金融里很常见,中国盘活了手里的美债资产,这些国家解决了美元短缺的难题,美国也能暂时缓解债务兑付压力,算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这种操作背后还有更深的意义。中国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国家愿意用人民币做国际交易,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以前的很少,涨到 2023 年的 2.3%,而美元的占比从 71% 降到了 58%。 同时中国也在优化自己的外汇储备,一边减持美债,一边增加黄金储备,五年里黄金持有量涨了 60% 多,这样资产更安全,不怕美元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种操作不是要跟谁对着干,而是适应国际经济变化的正常选择。美国的债务模式难以为继,大家都在找更安全的交易方式,中国的这些操作既符合国际规则,又保护了自己的资产安全,还帮其他国家解决了实际困难。 现在全球已经有越来越多国家加入这种合作,比如日本也在考虑用类似方式处理美债和对美债务,这慢慢改变着原来美元一家独大的局面,但都是市场自然发展的结果,不是刻意安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