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目的达到了! 就在今天,印度突然宣布: 10月28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国企业将停止通过贸易商购买俄罗斯石油公司与卢克石油的原油。 这纸声明的表象下藏着耐人寻味的真相。印度过去一年通过贸易商大量进口俄罗斯原油,份额从战前近乎零飙升至占其总进口的40%以上,每日进口量高达近200万桶。此刻的转变更像精心设计的战略调整——贸易商渠道关闭后,完全可以直接与俄罗斯建立新的交易机制。华盛顿以为斩断了能源纽带,却忽略了国际贸易的韧性。 战略上的急功近利往往导致长远失衡。印度经济年增速超过6%,其能源需求如同饥渴的巨兽。廉价俄油曾是控制通胀的稳压器,2022年至2023年间为印度节省了超过50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强行改变这条供应链,不仅可能推高本土燃油价格,还会像多米诺骨牌般波及整个南亚经济生态。这让人想起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困局——四十年围堵反而催生了更隐蔽的交易网络。 单边主义的傲慢终究要在现实面前低头。全球能源市场正在经历深层重构,俄罗斯原油已占据全球海运石油贸易的12%。即便印度调整进口路径,这批资源也会迅速被其他买家吸纳。中国今年前三个季度从俄罗斯的原油进口量同比激增25%,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当每个国家都在重新计算利益天平时,强权政治正在失去它的魔力。 在这场看似美国获胜的博弈背后,我们不禁要问:当制裁成为常态,反抗成为本能,国际秩序最终会走向更紧密的联结,还是加速走向碎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