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说,现在46岁了,还是租房住、没结婚。来北京二十多年一直租房,不是买不起房,是图方便自由,能随着工作换地方住。 单身这事总被催,月亮姐姐在朋友圈帮我征婚,条件写“高颜值高智商”,结果没人敢来问,怕配不上。 2025年,央视早间新闻演播厅,化妆镜的灯光亮得晃眼。 46 岁的李梓萌闭着眼,任由化妆师调整腮红。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掏出一看是妈妈的消息:“邻居阿姨说有个教授,见吗?” 她对着镜子笑了笑,快速回复:“妈,我先把今天的新闻播好。” 化妆师打趣:“阿姨又催啦?上次月亮姐姐帮你征婚的事,还没过去呢。” 李梓萌睁开眼,看着镜中穿着西装的自己:“可不是嘛,过年回家能被问晕。” “不过也能理解,爸妈总怕我一个人没人照顾。” 说话间,导播室传来提示,还有十分钟开始录制。 没人知道,当年她为了进央视,在北京租了个小单间。 22 岁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面试了三次才通过央视的考核。 第一次录新闻,她紧张得忘词,下来后躲在后台哭。 前辈拍着她的肩说:“谁都有第一次,慢慢来。 ” 那时候的出租屋在五环外,每天要早起两小时赶地铁。 冬天天没亮就出门,手里攥着热包子,在地铁里背新闻稿。 有次地铁晚点,她一路跑着去台里,到的时候满头是汗。 “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苦,但挺充实的。” 她后来跟朋友说。 入职第五年,她第一次独立主持重要新闻栏目。 前一天晚上,她在出租屋里对着镜子练了几十遍开场白。 生怕哪个字咬不准,哪个表情不到位。 播出那天,父母守在电视前,看完后给她打了个电话,没说话先哭了。 这些年,她换过三次出租屋,每次都离台里更近一点。 最新的住处楼下有个小公园,每天录完新闻,她会去走一圈。 遇到遛狗的大爷大妈,会笑着打招呼,偶尔还会聊两句。 “李主播,今天的新闻播得真好!” 大爷的夸奖,总能让她开心半天。 有次周末,她约月亮姐姐去逛书店。 月亮姐姐拿着一本婚恋书,递到她面前:“看看这个,说不定有启发。” 李梓萌接过书,翻了两页又放回去:“我还是喜欢看新闻评论类的。” 两人在书店里逛了一下午,最后各买了一摞书,拎着回家。 去年夏天,她的出租屋空调坏了,维修师傅要第二天才能来。 她干脆把凉席铺在客厅地板上,打开窗户吹自然风。 手里拿着书,偶尔抬头看看窗外的星星。 “其实这样也挺好,像回到了大学宿舍的时候。” 她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她指着书架上的书说:“这些书、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底气。” “买房会被束缚,租房能让我随时换环境,多好。” 她还在出租屋里养了只猫,每天下班回家,猫都会蹭她的腿。 30 岁那年,她第一次被催婚,是在亲戚的婚礼上。 姑姑拉着她的手说:“女孩子还是要早点结婚,有个依靠。” 她当时没反驳,只是笑着说:“我现在工作还不稳定,再等等。” 如今回想起来,她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已经有了不随波逐流的勇气。 现在的她,每天录完新闻,会去楼下的早餐店买杯豆浆。 店主阿姨知道她的口味,每次都会多放一勺糖。 “姑娘,最近没见你提相亲的事,是不是有情况了?” 阿姨笑着问。 李梓萌接过豆浆:“还没呢,有情况了一定跟您说。” 她的手机里,存着很多观众发来的消息。 有观众说:“李主播,我跟你一样单身,觉得这样的生活也很好。” 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她都会回复:“希望我们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些温暖的互动,让她觉得自己的选择,并不是孤单的。 今年生日,她给自己买了一张话剧票。 坐在剧场里,看着舞台上的演员表演,她觉得很放松。 散场后,她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46 岁的生活,比我想象中更美好。” 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现在的李梓萌,依旧每天早起录新闻,认真对待每一次播报。 下班后要么回出租屋看书、陪猫,要么约朋友小聚。 父母虽然还会催婚,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 “他们知道我过得开心,这就够了。” 阳光洒在她的办公桌上,台本上的字迹清晰而有力,就像她的人生一样。 信息来源:猫眼娱乐《央视名嘴也愁嫁?43岁李梓萌曾被公开征婚,台下嘟嘴卖萌好显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