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彻底震撼了!因为最近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隐身舰载机歼-35成为

文史啊旺 2025-10-29 22:18:52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彻底震撼了!因为最近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隐身舰载机歼-35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所以我好奇之下就去查了查这一款歼-35隐身舰载机的总设计师孙聪院士的生平经历,查了之后彻底震撼了,万万没有想到总设计师孙聪院士竟然厉害到了如此程度! 说起孙聪院士这个人,之前我对航空圈了解不多,就知道中国战机这些年突飞猛进,但真去挖挖他的资料,才发现这家伙简直是低调到家了,四十多年埋头苦干,把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硬生生扛在肩上。1962年2月,他出生在沈阳,那地方工业底子厚,飞机制造氛围浓,从小耳濡目染。1979年高考,他考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选了雷达与导航专业,那时候专业对口,毕业后直接进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从助理工程师干起。想想看,80年代初,研究所条件简陋,全靠手工绘图和计算,他从基层一步步爬,摸透了飞机设计的每个环节。 刚入行那会儿,孙聪参与歼-11B的改进工作,中国航空工业还在苏-27基础上摸索,雷达集成是硬骨头。俄罗斯的N001雷达重达几百公斤,换成国产脉冲多普勒型后,重量轻了五百公斤,结果机头重心前移,平衡成了大问题。团队用加铅块的办法勉强解决,这事儿让他记到现在,也让他早早意识到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性。别小看这个教训,它后来成了他整个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他负责的项目越来越多,1990年入党,2006年拿下北航博士学位,顺势当上研究所总设计师和所长。2009年升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这一路走得稳扎稳打,没啥花里胡哨的捷径,全是实打实的积累。 真正让孙聪出圈的,是歼-15这款中国第一款舰载战斗机。2011年首飞成功,2013年登上辽宁舰,那时候国际上对舰载技术封锁得死死的,资料少得可怜。他带队从弹射起飞到拦阻着陆,全靠自己推演模型,一步步攻克。歼-15填补了航母空中力量的空白,让中国跻身少数能独立设计舰载机的国家。孙聪从副总设计师熬到总师,亲手把这个项目从纸面落到甲板上。央视报道过,他强调歼-15追求能量机动和武器运用,实战导向强。这不光是技术突破,还牵动整个航空链条,从材料到电子,全链条升级。要知道,那年头中国航空刚从二代机向三代机跃升,孙聪的贡献直接稳住了重型战斗机的设计体系。 再看歼-35,这款隐身舰载机才是最近的焦点,2025年10月机库公开,未涂装的歼-35A亮相,全球军迷炸锅。孙聪还是总设计师,他跳出传统15到20年的研发周期,提出“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的理念。啥意思?就是把飞机平台当成手机机身,功能模块像芯片和APP,换个模块就能升级,不用大动干戈重来。这思路接地气,但落地难,颠覆了行业惯性。他带队把歼-35设计成“海空共型、一体多用”,陆基版和舰载版共享大部分部件,只改起落架和折叠翼这些适配部分。沈阳总装厂房投产后,年产量稳在150架左右,五代机领域无人能及。新华网访谈里,他说歼-35三大核心:隐身设计让对手看不见、高度集成小体积高信息化、双模式起飞支持弹射和滑跃。 性能上,歼-35雷达反射截面0.01平方米,比F-35C小五倍,氮化镓相控阵雷达探测300公里,能跟踪20目标打击6个,领先对手60公里。双涡扇-19发动机总推24吨,推重比10,作战半径1350公里,从福建舰起飞覆盖第二岛链。内置弹舱塞6枚霹雳-15E,射程多40公里,空战优势明显。孙聪强调,歼-35追求信息化,从探测到打击到撤离全要快,甚至在敌方反应前结束战斗。这不光是参数堆砌,而是体系化作战的体现。中国从歼-20到歼-35,两款隐身机入役,工业制造全链条提升,孙聪的模块化思路功不可没。百度百科和工程院资料都说他长期搞飞机航空电子、隐身技术和总体设计,J-15、鹘鹰等项目总师,建起第三代重型战斗机体系。 孙聪的厉害,不止技术,还在长远布局。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没停步,继续推六代机路径。2025年公开透露,中国两款六代机歼-50和歼-36在2024年底首飞,延续模块化理念。歼-36能临时转预警机或电子战平台,插设备自检就用;歼-50优化隐身涂层和舰载适配,二次试飞稳。相比美NGAD还在绘图,中国已首飞,拉开差距。网易和搜狐报道过,这背后是孙聪提前布局,痛点解决路径清。六代机不止一张牌,双发舰载和三发大体量,协同作战潜力大。 说实话,查孙聪前,我以为战机设计师就是幕后英雄,查完才震撼:这人把中国从航空短板变优势,硬是靠模块化和集成,追平国际顶尖。工业能力跟上,3D打印钛合金、激光定位,精度0.01毫米,超传统工艺。2025年歼-35和歼-20总产量破150架,超F-35全球年产,产能爆炸。

0 阅读:0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